行尽城西路,为君登杲亭。
无云生碧落,看日出沧溟。
逐影成何事,负暄全我形。
交情长在目,隔岸数峰青。
注释:
行尽城西路,为君登杲亭。
在城西路尽头的地方,我为你登上了杲亭。
无云生碧落,看日出沧溟。
没有云彩的碧天之下,观看太阳从大海升起。
逐影成何事,负暄全我形。
追逐影子成了何事?晒太阳使我恢复了形体。
交情长在目,隔岸数峰青。
我们的友谊长久地留存在眼里,隔着河岸可以看到几座青山。
赏析:
这是一首题友人所居的杲亭的诗。诗人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点题:“行尽城西路”,表明诗人是沿着城西路来到朋友家所在的杲亭的;“为君登杲亭”则表明诗人是特地为拜访朋友才登上杲亭的。这两句诗一开篇即交代了来意,并点明杲亭的位置。
颔联“无云生碧落,看日出沧溟”,描写的是杲亭上极目远眺的景象。诗人说“无云”,是突出“杲亭”这个位置高,视野开阔;“生”、“出”两字用得十分准确、形象,把太阳初升时的壮观景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颈联“逐影成何事,负暄全我形”是说,诗人坐在杲亭里,欣赏着眼前美丽的自然景色,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感到精神饱满,身体舒适,完全恢复了健康的状态。这里诗人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南朝宋谢灵运曾“望帝都,感兴亡”(《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另一是晋人陶潜有名作《归去来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园田居·其一》)。这两个典故在这里是诗人自喻,说自己像陶潜一样,可以“倚南窗以寄傲”,在大自然中享受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尾联“交情长在目,隔岸数峰青”,是说,虽然友人已不在身边,但两人的友情却永远长存于彼此的眼中,只要远远望去就可以见到。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个典故,即《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朱熹注:“‘忧’字,忧愁也。小人谗害君子,故言其忧也。”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遭受谗毁而深感忧愁的情感。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实朴素。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节奏舒缓,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