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有馀岁,不曾游此山。
因寻白云路,深入翠微间。
晓涧烟霞合,春岩草木斑。
谁灰心地火,占取一生闲。

【题解】

慈云院在今浙江天台县境,为天台山的名胜。唐元稹曾作《慈云寺》诗:“一寺临高岸,千门锁翠微,白云来去路,春色往来飞,涧水烟霞合,岩花草木斑,何人知此境,空向白云归。”这首诗即写于慈云寺。

【注释】

七十有馀岁:七十多岁。

不曾游此山:没有到过这座山。

因寻白云路:为了寻找通往白云的山路。

深入翠微间:深入青山茂林之中。

晓涧烟霞合:黎明时溪涧上雾霭和霞光交相辉映。

春岩草木斑:春天的山岩上树木花草繁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谁灰心地火:是谁让那心火熄灭了?

占取一生闲:占有了一辈子的闲适。

【赏析】

“七十有馀岁,不曾游此山”,首句点明诗人年迈而未游过此山,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也透露出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之情,表现出诗人的超脱与洒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因寻白云路,深入翠微间”,写诗人为追寻通往白云的路,深入青山茂林之中。这两句诗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诗人追求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境界,他希望远离尘嚣,亲近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颈联“晓涧烟霞合,春岩草木斑”,写清晨时分,山涧上的烟雾与阳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春天的山岩上树木花草繁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诗人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尾联“谁灰心地火,占取一生闲”,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名利的看轻。他认为那些沉迷于名利的人才会失去心火,而真正的智者则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找到闲适与快乐。这句诗揭示了人生哲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