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方塘几亩莲,花开料亦似常年。
先生菡萏香中坐,应有人呼作水仙。
注释:窗外是几亩莲塘,莲花盛开的样子也和常年一样。先生坐在荷花中散发出的香气中,应该有人来称呼他为水仙吧。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池边的景色,表达了对朋友的喜爱之情。首句写莲,次句说花,三句写人,最后两句以水仙喻吕道正,既写出了吕道正的高雅品格,又赞美了吕道正与自己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窗外方塘几亩莲,花开料亦似常年。
先生菡萏香中坐,应有人呼作水仙。
注释:窗外是几亩莲塘,莲花盛开的样子也和常年一样。先生坐在荷花中散发出的香气中,应该有人来称呼他为水仙吧。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池边的景色,表达了对朋友的喜爱之情。首句写莲,次句说花,三句写人,最后两句以水仙喻吕道正,既写出了吕道正的高雅品格,又赞美了吕道正与自己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诗句 1. 叠石江头峻如壁,舟人指云慈母石。:在江边高耸的岩石上,有一座石头像极了慈祥的母亲,而船夫们则指着它,仿佛在谈论着“慈母石”。 2. 慈母名兮不可闻,巉岩坑压秋江碧。:我听闻了“慈母石”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父母对我的关怀之情。 3. 我思父母偏伤悲。:每当想到父母,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悲伤和愧疚。 4. 忆昔生我童稚时,家贫日逐图生资。:回想起小时候,我们家非常贫穷
巢父亭 泊然巢一枝,常静不待息。 天地存遗井,聊以见清德。 窥者在尔心,凿者在尔力。 何为病夏畦,俯仰无惭色。 注释:巢父亭:指陶渊明所建的“五柳先生宅”。巢父:传说中古代隐士,尧时人。《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泊然:安详。 巢一枝:像鸟巢一样栖息在树枝上。 常静不待息:常常安于宁静而不急躁。 天地存遗井:大地和天空都存留着这口井的遗迹。
【注释】 长松青似染:长松苍翠,颜色像用染料染过一样。 高杉翠欲滴:高大的杉树,枝叶郁郁葱葱,好像要滴下绿水滴来。 馀阴入轩来:余光从窗边透进来。 满座琉璃色:座位上都是琉璃瓦的装饰。 万缘自然息: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这香烟消失了。 【赏析】 《游碧照庵》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碧照庵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禅宗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长松青似染
《游天台桐柏观二首》是宋代诗人罗适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及哲学元素。下面将一一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句原文: 金庭福地竟如何,当日山前异事多。 子晋高风传世表,仙翁遗迹在岩阿。 三清路远须由学,九转功成岂怕魔。 我有玉符真诀在,黄衣谁肯远相过。 2. 译文解读: - 金庭福地竟如何?:表达了对天台桐柏观的赞美,认为这里是福地,充满了神奇与祥瑞。 - 当日山前异事多。
【注释】 京城:指京城长安,诗人曾官居京城长安。天台:在今浙江省天台县。相知:相互了解、赏识之意,此指诗友之间互相了解和赏识。心绕:心中盘旋,萦绕。四散飞:四处飞扬。记得:记念。小田桥:在长安城北,是通往天台山的必经之路。月:指月光。五更河露湿人衣:五更时河水已结冰,露水打湿了行人的衣服。 【赏析】 首句“京城湿墨遗相知”,京城长安,是作者任职的地方,这里用“京城湿墨”形容自己被贬谪至此
【注释】 移:转移。忠孝:忠于君主,孝于父母。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以及他立志报母恩、尽忠报国的决心。 首句“呜呼罔极恩难报”,感叹母恩深重难以回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怀念之情。 第二句“于今赖有移忠孝”,表达了作者决心以忠诚和孝顺报效国家,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句“行当竭力事明君”,表达了作者要竭尽所能效忠明君
忆梁王寺过远桥寄昉师长忆溪桥避暑时,天风六月袭人肌。 水随地脉来无尽,云过山头去不知。 拂面稚松应偃盖,当年游子已庞眉。 凭师莫动溪边石,留待东归题好诗。 译文及注释: 忆梁王寺过远桥寄昉师 怀念在梁王寺的远桥上度过的夏天。 夏天的天风吹袭着肌肤,让人感到凉爽。 水流顺着大地的脉络而来,没有尽头; 而天上的云彩越过了山峰,却不知道它们会飘到哪里去。 那轻拂脸面的嫩松应该已经高高扬起它的枝叶,
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 太一仙人天上来,口传丹诀养真胎。赤城道士谁堪论,白发先生或姓回。 注释:太一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他们居住在天空之上,拥有超凡的能力。口传丹诀指的是传授修炼者以道家炼丹的秘诀和技巧,用以养护身体和延长生命。赤城山是一位著名的道士隐居之地,他的修为高深莫测,无人能及。白发先生可能是指一位年长的道士,他的胡须已经斑白,象征着他已经修炼了很长时间。 赏析
【注释】: 欲访琳宫入翠微:意欲去访问那神秘的宫殿。 满山烟雨正梅时:满山都是烟雨,正是梅花盛开的时候。 神仙事秘人难问:神仙的事情难以向他询问。 造化功深世莫知:造化的功夫深厚,世人不知道。 海近应通三岛信,年多空见八分碑:海很近,应该能通往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的信,但是多年来只看到蓬莱山上有一块八分高的石碑。 身中龙虎吞天地,谁肯留心继炼师:自己的身体中有龙虎,能够吞食天地
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 太一仙人天上来,口传丹诀养真胎。赤城道士谁堪论,白发先生或姓回。 注释:太一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他们居住在天空之上,拥有超凡的能力。口传丹诀指的是传授修炼者以道家炼丹的秘诀和技巧,用以养护身体和延长生命。赤城山是一位著名的道士隐居之地,他的修为高深莫测,无人能及。白发先生可能是指一位年长的道士,他的胡须已经斑白,象征着他已经修炼了很长时间。 赏析
【注释】 金门:指皇宫的东门,也借指皇帝的居处。 秃笔:没有墨的笔。 磨煤:磨墨。 荐贤书稿:《新唐书·刘仁轨传》载,武则天曾令刘仁轨起草一篇《荐贤疏》,文中说:“臣伏见今之执政大臣,多非其人。”刘仁轨因直言不讳而被流放岭南,后被召回京任司刑太常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金门宫阙为背景,描绘一幅夜深犹苦于文书劳作的图画。首句写宫中的文具堆积如山;二句写宫内主事官深夜犹在辛勤地磨墨
注释:招提,佛教语,意为“寺庙”。临,面对。窣堵坡,是佛塔的台基,形如覆钵。孤山,在杭州西湖之西。十里,形容梅花树之多,一望之间,指花树之多。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瑞相院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招提临古道,招提,佛教语,意为“寺庙”。临,面对。窣堵坡,是佛塔的台基,形如覆钵。孤山,在杭州西湖之西。十里,形容梅花树之多,一望之间,指花树之多。 招提,佛教语,意为“寺庙”。临
注释:石桥的檀香木柱子很奇特,绀色的光彩能照亮须弥山。桥头的一位尊者前来瞻礼,他应该还记得在灵山听法时的情景。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石桥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石桥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敬仰之情。诗中的“石桥”既是现实中的建筑,也是佛教的象征,代表着佛教的精神世界。诗人通过对石桥的描绘,传达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灵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佛教的宗教色彩
【注释】 京城:指京城长安,诗人曾官居京城长安。天台:在今浙江省天台县。相知:相互了解、赏识之意,此指诗友之间互相了解和赏识。心绕:心中盘旋,萦绕。四散飞:四处飞扬。记得:记念。小田桥:在长安城北,是通往天台山的必经之路。月:指月光。五更河露湿人衣:五更时河水已结冰,露水打湿了行人的衣服。 【赏析】 首句“京城湿墨遗相知”,京城长安,是作者任职的地方,这里用“京城湿墨”形容自己被贬谪至此
巢父亭 泊然巢一枝,常静不待息。 天地存遗井,聊以见清德。 窥者在尔心,凿者在尔力。 何为病夏畦,俯仰无惭色。 注释:巢父亭:指陶渊明所建的“五柳先生宅”。巢父:传说中古代隐士,尧时人。《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泊然:安详。 巢一枝:像鸟巢一样栖息在树枝上。 常静不待息:常常安于宁静而不急躁。 天地存遗井:大地和天空都存留着这口井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