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解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好友蜀僧去麈时所作。诗中表现了作者与去麈深厚的友情,以及他对去麈的深切祝愿。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注释:十年间,潜心研习《周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然无法领悟其奥妙。终日吟诵诗歌,却只能让心灵充满忧愁。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注释:不懂得绘画的技巧,追逐世俗的喜好,想用香草芹芷来献上自己的一片心意。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注释:谁能善于发现我的相貌呢?难道是因为我太瘦了吗?又有什么知音能够容忍我的不足之处呢?只有懂得欣赏我的人才能不嫌弃我不完美,愿意与我共度时光。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注释:拿着拐杖和经书一起走要加倍小心,故乡春天生长的蕨菜已经快长满篱笆了。

赏析:

首联写诗人与去麈深厚的友谊。十年前,他们一同学习《周易》,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度过了许多难忘时光。如今,他们各自为了追求学问而四处奔波。诗人感叹自己虽然精研古籍,却始终难以领悟其中深奥的道理;他整日苦吟诗歌,却只能让心灵充满忧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去麈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学问浅薄的无奈与自嘲。

颔联写诗人对去麈寄予深厚情感。诗人深知去麈不善言辞,因此特地用香草芹芷来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然而,去麈却并未察觉诗人的良苦用心,这让诗人感到有些失落。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去麈的关爱之情,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微妙之处。

颈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感慨。诗人一方面担心去麈会因为自己的外貌而嫌弃自己,另一方面又坚信有知音能够欣赏自己的才华。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人深感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困惑以及对他人看法的担忧。

尾联则以回忆的方式展现了诗人与去麈共度的时光。诗人回忆起曾经在故乡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时春天里生长的蕨菜已经长满篱笆了。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故乡的自然风光,也唤起了诗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

这首诗通过描述与去麈的深厚友谊、相互之间的关心与期待,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思考与困惑等方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与人生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