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
山行尽日不逢人,裛裛野梅香入袂。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
我虽爱山亦自笑,独往神伤后难继。
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

【注释】

自普照游二庵:自从我游览了普照寺的东庵和西庵以后。

长松吟风晚雨细:山中松树在傍晚的细雨中随风吟唱。

东庵半掩西庵闭:东面的庵门半开着,西面的庵门关着。

山行尽日不逢人:我在山上行走一整天都没有遇到一个人。

裛裛野梅香入袂:阵阵野梅香飘进衣襟。

居僧笑我恋清景:住持的和尚笑话我迷恋这清幽的景色。

自厌山深出无计:自己却讨厌山林太深而没有出去的办法。

西湖饮美酒:西湖边的酒家喝上一杯好酒。

红杏碧桃香覆髻:桃花与杏花落满了头,香气扑到发髻上。

作诗寄谢采薇翁:写下这首诗来向谢采薇道一声感谢。

本不避人那避世:本来就不躲避世人,更不怕隐居。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作者任黄州团练副使时。诗人写自己的隐退生活,但写得并不消极。开头两句是说自己在普照寺游玩后,回到黄州城北的小楼上休息。“自普照游二庵”点明题旨,交代出游的地点。接着写自己在山上行走一整天都没遇见人,说明他喜欢清静,不愿见人。“山行”、“独往”都表明了他隐居的生活特点。中间四句写他在小楼中的所见所感。“野梅香入袂”,是说他看见山中野梅,就闻到了花香,觉得沁人心脾。“居僧”二句,是对前面“山行”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自信和满足。最后两句写他在西湖边上饮酒的情景。“西湖饮美酒”点明题目中的“饮”字,“红杏碧桃香覆髻”,是说酒气熏人,把桃花也沾上了,好像他的头上插着红、碧相间的桃花一样。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喜爱,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和狂放。全诗写得很自然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充分显示出苏轼豪放的个性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