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
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
竹陂雁起天为黑,桐柏烟横山半紫。
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
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
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
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里。
却下关山入蔡州,为买乌犍三百尾。

【注释】

  1. 新息,今安徽宿松县。任师中,字子师,号东湖,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唐末宰相任知温之子。
  2. 卜居:选择居住地。
  3. 清美:指水清鱼肥,风景优美。
  4. 竹陂:即竹陂驿,在今安徽省宿松县西南,临淮水。
  5. 桐柏山:一名桐柏台山,在河南省信阳市境内。
  6. 白足:指白鹭鸶,古代传说中一种白色的长腿鸟,常被人驯养,作为食物或玩赏。
  7. 黄耳:即黄莺,鸣声悦耳。这里泛指黄莺。
  8. 蔡州:唐代的州名,治所在河南府(今河南许昌)。
  9. 乌犍:即牦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任师中的一首赠别诗。前半部分写友人的归隐与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后半部写自己的仕途坎坷和归隐的决心。全诗以“归”字为核心,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首联“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回顾往昔,曾羡慕任夫子(任知温)选择居住地而远离故土,而今自己亦将效仿他的做法,隐居乡野。
    颔联“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表达了对友人离开故乡的不解和惋惜。诗人认为友人忘记了故乡的美好,而忽略了家乡的丰收和宁静。
    颈联“竹陂雁起天为黑,桐柏烟横山半紫”描绘了新息的自然风光,竹陂、桐柏山等自然景观与天空、大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美景的留恋之情。
    尾联“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及时离开故土的遗憾和自责。诗人深知自己在官场上的艰难困苦,但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只能忍痛离别故乡。
    最后两句“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感慨。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使诗人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只得寄食于他人之门以求生存。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诗人感到更加卑微和可鄙。
    这首诗以“归”字为主线,贯穿全诗始终。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经历为基础,通过对故乡美景的回忆和新息风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眷念以及对于仕途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