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这首诗是作者在《淮口遇风》之后所作,诗中通过对比自己的诗歌和别人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

全诗如下:

  1. 迨作《淮口遇风诗》,戏用其韵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2.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3.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赏析:
    首二句,诗人将自身比作一匹“病骥”,意指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已经力不从心,如同病弱的马一样,只能发出悲伤的鸣叫,向衰败的草地哀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无奈和辛酸。
    第三四句,诗人以“有儿真骥子”来比喻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他们像真正的千里马一样,一声嘶鸣就能让周围的马匹都失去战斗力。而“一喷群马倒”,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才华如同狂风骤雨,能够震撼人心。
    第五六句,诗人告诫人们要养气不要吟哦,意思是说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要过度追求声名。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诗歌创作时要注重质量,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以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最后四句,诗人以“风涛借笔力”来比喻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如同风涛般汹涌澎湃,充满了力量。而“势逐孤云扫”,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力量的强大和迅速,如同一只孤云被扫荡殆尽一般。最后一句,“何如陶家儿”,则是在比较中突出了自己诗歌的不足之处,认为那些真正的诗人(陶家儿)的作品更加优秀。

这首七律通过对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描写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