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
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
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却因瘦病出奇骨,盐车之厄宁非天。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欲将岩谷乱窈窕,眉峰修嫭夸连娟。
人间何有春一梦,此身将老蚕三眠。山中幽绝不可久,要作平地家居仙。
能令水石长在眼,非君好我当谁缘。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

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不独纪其诗画之美,亦为道其出处契阔之故,而终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友忠爱之义也。

此诗首句“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点明了这是一首酬和之作。王晋卿所作《烟江叠嶂图》引发了苏轼的感慨与创作冲动,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王晋卿画作的赞赏以及两人深厚友谊的见证。

“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描绘了诗人站在山中仰望天空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朝廷的向往。这种情感在宋代文人中尤为常见,他们常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眷恋。长安作为古代的政治中心,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而诗人在这里看到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

“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描述了宴会结束后的宁静景象,强调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希望像马匹一样在风雪中奔跑,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在华丽的环境中,他感到自己的内心却无法平静,只能在权力的阴影下挣扎。

“却因病瘦出奇骨,监车之厄宁非天。”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感叹。他因病消瘦,却感到自己无法改变现状,这种无力感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赞美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诗人的才华。通过对比水墨画和诗歌的不同特点,展现了诗人对于两种艺术形式的尊重和欣赏。

“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表达了诗人对于绘画和诗歌的看法。他认为绘画应该追求真实自然的表现,而不应该局限于特定的题材或背景。

“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赞美了郑虔的绘画才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比较诗人和郑虔的作品,强调了诗人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及其对后代的启发作用。

“欲将岩谷乱窈窕,眉峰修嫭夸连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通过描绘山间的景色和人物的表情,展现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

“人间何有春一梦,此身将老蚕三眠。”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春天的美好如同一场梦一般短暂,而人的一生也如同被蚕丝覆盖的蚕一样逐渐衰老。

“山中幽绝不可久,要作平地家居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在山中生活虽然清幽但并不长久,他渴望能够像仙人一样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

“能令水石长在眼,非君好我当谁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他感谢朋友的帮助和陪伴,使得山水美景得以永驻人间。

“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他希望朋友能够在快乐的时光里继续创作出美丽的诗歌,留下永恒的印记。

《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不仅赞美了王晋卿的画作,也表达了苏轼本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艺术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