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万生同大块,抢榆不羡培风背。青丘已吞云梦芥,黄河复缭天门带。
长讥韩子隘且陋,一饱鲸鲵何足脍。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
逝将归修八节滩,又欲往钓七里濑。正似此鱼逃网中,未与造物游数外。
且将新句调二子,湖上秋高风月会。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注释】
扰扰万生:万物。同大块:与天地一样广大。抢榆:比喻小的。不羡培风背:比喻没有高远的追求,满足于现状。青丘:传说中的山名,一说指昆仑山。吞云梦芥: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湖,芥是极小的东西。黄河复缭天门带:黄河环绕着天门关一带。长讥韩子:讥讽韩愈(字退之)。隘且陋:狭隘、浅陋。一饱鲸鲵何足脍:意思是说,捕杀一条鱼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披抉泥沙收细碎:比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深入细致地分析事物。逝将归修八节滩:将要回到八节滩去。八节滩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北岷江中游,地势险峻。又欲往钓七里濑:又想去钓鱼。七里濑在今四川峨眉山南,为峨眉河入岷江处,水势湍急,相传为蜀王钓鱼之地。正似此鱼逃网中:正如这条鱼正在逃避网罗。未与造物游数外:尚未脱离造化的约束之外。造物:造化,指自然。
【赏析】
《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西元一○七八年),当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他的朋友赵承议和陈教授也贬官到此地。东坡对朋友的遭遇十分同情,便写下了这首词,以抒发他的感慨。
此词上片开头四句用拟人手法写景抒情。作者把天地比作风,万生喻作浪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天地间生生不息、浩瀚无际的壮观景象。接着用“抢榆不羡培风背”,进一步强调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理想境界。“青丘已吞云梦芥”,青丘,即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湖,这里指代广阔的天地。“黄河复缭天门带”,黄河绕行天门关一带。这些描写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宏伟气象,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下片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对友人处境的关心和担忧。接着以“长讥韩子隘且陋”一句,批评韩愈思想狭隘,缺乏远见卓识。韩愈曾因提倡古文而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作者借用这一典故来讽刺那些不识大体的人。接着以一“饥”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渴望得到友情支持的心情。“鲸鲵何足脍”、“一饱”两句,则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渴求之情。
过片三句“逝将归修八节滩”,意为我将回到八节滩去,以期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切磋学问。“又欲往钓七里濑”,则表明我还想再去钓鱼,以寄托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似此鱼逃网中”,形象地比喻了诗人自己像鱼一样摆脱了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
末二句“且将新句调二子”,意谓我将用新的诗句去安慰你们两位朋友。“湖上秋高风月会”,则表达了作者希望朋友们在美好的时光里相聚畅谈的美好愿望。最后以“为君更唤木肠儿”一句作结,既表示了对朋友们的深情厚谊,又巧妙地运用了谐音,使全词充满了情趣和韵味。
此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个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自由的诗人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