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池浮萍半黏块,裂碧跳青出鱼背。
西池秋水尚涵空,舞阔摇深吹荇带。
吾僚有意为迁居,老守纵馋那忍脍。
纵横争看银刀出,瀺灂初惊玉花碎。
但愁数罟损鳞鬣,未信长堤隔涛濑。
濊濊发发须臾间,圉圉洋洋寻丈外。
安知中无蛟龙种,尚恐或有风云会。
明年春水涨西湖,好去相忘渺淮海。

【注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涸:干枯。西池:即西施池。网师:张先的号,张先为杭州人,故称“网师”。

鳞鬣(lián liè):鱼的脊鳍和背鳍。

中无蛟龙种:指没有龙潜龙跃之才。

【译文】

秋日西湖已干涸,东施池里的鱼困窘得很,于是会客,叫网师把他搬到西施池,以解闷取笑。夜里回家,因醉酒不能入睡,就开玩笑写了一首《放鱼》诗。

东施池里浮萍粘着泥土块,碧水绿波跳跃着鱼儿背上。

西施池里秋天的水还含着一点,水面宽阔摇漾着荇带儿。

我僚们有意迁居新地方,老守官却纵情馋涎,不忍割爱。

网师挥舞银刀,划破湖面,溅起玉花。

担心用渔网伤害到鱼,不信长堤能隔住江涛。

鱼群急急忙忙逃命,顷刻间便游出一丈以外。

哪里知道水中有没有龙,恐怕还会有风云际会。

来年春水涨满西湖时,好去相会忘怀在淮海。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九月,当时作者任杭州通判,与知州沈立、沈遘有旧交,二人都是苏轼门下士。这首诗是诗人应沈立邀饮而作。诗人在席上戏命网师移置西湖之鱼于西施池中,并作诗以自娱,其内容虽不外乎饮酒、赏鱼、写景,但诗人匠心独运,别出新意。全诗结构严密,构思巧妙。前四句描写西湖的干涸,引出网师移鱼的故事;后八句则写网师移鱼的情景及由此引发出来的联想,最后以希望明年西湖水再满,鱼再回到西湖结尾,含蓄地表达了对沈氏兄弟的眷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