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仙人也,游戏于斯文。
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
顷者三韩使,几为蛟鳄吞。
归来筑祠宇,要使百贾奔。
我欲迁其庙,下数浮空群。
移书竟不从,信非磊落人。
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
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我今已括囊,象在六四坤。
【注释】
1.杨康功:人名,北宋时人。高丽,今朝鲜半岛北部。板桥:地名,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境内。
2.定国:即苏轼的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3.仙人:苏轼自喻为仙人。
4.游戏:指写作或作诗等。斯文:此文(文章)。
5.三韩:古时对韩国的通称。蛟鳄:传说中能吞食龙和鳄鱼的怪兽,这里指海中的怪物。
6.百贾奔:形容商人竞相来筑祠宇。
7.括囊:收敛,抑制。
8.象在六四坤:指《易经》卦象。坤,地也,代表阴柔。六四,阴爻居于第四位,象征柔顺。“象在六四坤”,比喻作者谦虚谨慎。
9.空群:指虚无缥缈,没有具体形象。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性小诗,记述了北宋时期文人苏轼与高丽使臣之间的一段轶事。诗人以轻松的笔墨,记叙了杨康功出使高丽时向苏轼请求在文登建海神庙的故事,并表达了苏轼对此的支持和赞同;同时通过杨康功不采纳苏轼建议一事,展示了苏轼的豪放、直率的性格,以及他的谦逊、宽容的品质。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自然,是一首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纪实散文诗。
首两句写杨康功出使高丽求建海神庙之事。杨康功是北宋时期出使高丽的官员。他在高丽期间,曾上书请求在文登建立海神庙,得到苏轼的支持。
“仆嫌其地湫隘”,苏轼对杨康功选址不满,认为那里地势狭小,不利于建神庙。他写信让杨康功搬迁到文登,并在古庙的基础上重新建造。然而杨康功并未听从苏轼的建议。
接下来几句,描绘了杨康功归国后的行为。他用新庙祭祀南海神,以此吸引商贾前来投资建店。这反映出杨康功希望借助祭祀活动来招引商人的做法。
“定国何从见此书”,这里的“定国”指苏轼,暗示了苏轼对于杨康功此举的不屑一顾。他甚至写了一首诗来赞扬杨康功,但杨康功却并未采纳。
“我欲迁其庙”,苏轼决定将杨康功的新庙迁至文登,以便更好地进行建设。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虽然杨康功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终并未被采纳,这说明他并非真正能够胜任这一职务的人。
最后几句,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对杨康功的批评态度。他认为杨康功过于执着于自己的意见,缺乏大局观念。同时,他还指出了杨康功的一些缺点,如心胸狭窄、固执己见等。这些评价都是基于苏轼自身的观察和判断。
整首诗通过对杨康功行为的描写和对其性格特点的描绘,展现了苏轼豪放、直率、谦逊、宽容的个性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上一些不良现象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