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有古意,义井分西墙。
谁云三伏热,止须一杯凉。
先生坐忍渴,群嚣自披猖。
众散徐酌饮,逡巡味尤长。

【注释】

幽居:隐居在深山之中。古意:古代的情趣。义井:井名,位于西墙。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即七月、八月和九月。止须:只需。一杯凉:指一壶水。先生:这里指的是陶渊明,陶渊明以“先生”称呼自己。群嚣:众喧哗之声。披猖:纷乱貌。徐酌饮:慢慢地斟酒而饮。逡巡:徘徊,犹豫不决的样子。味长:品味长久,回味无穷。【赏析】

陶渊明《移居》诗有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诗首句“幽居有古意”,即言“幽居”之“古意”。次句“义井分西墙”,写“义井”之位置,义井为陶渊明隐居后自种的井,其位于西墙。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见他隐居时庭前栽花种树,美化了环境。此诗首二句点明隐居之所,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三句“谁云三伏热,止须一杯凉。”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惬意感受。古人认为,夏天三伏天炎热难耐,而陶渊明独爱夏日的凉气,故说“谁云三伏热”。这一句既写出了他酷爱清凉的心境,又暗含出他厌恶官场的意绪。第四句“先生坐忍渴,群嚣自披猖”,“先生”指陶渊明自称。“忍渴”与“自披猖”相对应,表明他虽身处闹市之中,仍能保持清高节操。

此四句诗通过写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中,面对热闹的街市,仍然能静心品茶,享受清凉之趣的情境,突出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厌倦的情绪。陶渊明的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当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因此,他的这种隐居生活也得到了后世人的推崇。

五、六两句写诗人在闲适地饮酒之际,还不忘关心周围的人们。“群嚣自披猖”,这里的“群嚣”是指周围喧闹的人群,诗人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之中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并时刻关心周围的人们。诗人虽然身居繁华之地,但并不沉溺于享乐之中,而是时刻关注着周围的人们,表现出了陶渊明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两句“众散徐酌饮,逡巡味尤长”,写诗人独自一人悠闲地品尝着美酒,品味着其中的滋味,久久不能忘怀。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独自品味美酒时的孤独之情、闲适之意,还表现了他对美酒的独特理解和品味。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厌倦的情绪,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中独享清凉之美、关注周围人们的生活以及独自品尝美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情绪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的超脱物欲、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