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一饱忘故山,不思马少游。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注释每一句中的关键词,最后附上赏析。

原诗:
和陶酬刘柴桑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一饱忘故山,不思马少游。

译文:
红薯藤蔓紫色芽头,远远地插入墙四周。
暂且放着兰花迎接春天,不要争夺菊花在秋天绽放。
冬天里,瓮中盛满了清水,显得更加磊落,胜过了农田。
淇水之滨,有一块白玉般美丽的石头,难道还能超过这里吗?
吃饱之后,忘记了家乡的山川,不再想念年少时骑马游历的日子。

注释:

  1. 红薯与紫芽 - 指种植的红薯植株上长出了紫色的芽。
  2. 远插墙四周 - 将红薯藤蔓种在围墙周围。
  3. 幽兰春 - 形容春天兰花开放时的美好景象。
  4. 霜菊秋 - 指秋天的菊花。
  5. 穷冬出瓮盎 - 描述在寒冷的冬天里,瓮中装满了清冽的水源。
  6. 磊落胜农畴 - 形容这种景致自然、朴实无华,胜过一般的农田风光。
  7. 淇上白玉延 - 淇水之滨的一块美玉。
  8. 能复过此不 - 此句反问,意为是否能超越此地。
  9. 一饱忘故山 - 通过吃足了美味的食物而忘记了家乡。
  10. 马少游 - 年轻时骑马游历的经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红薯藤蔓、兰花和菊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自己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