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从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
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童仆。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译文:听说你消瘦了,在儋州这样的边远之地,难得有肉吃。
注释:儋耳:即海南岛,古代称为“儋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海南省。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子由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边疆地区的艰苦生活条件有着深深的认识。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译文:每隔五天才能看到一次花猪肉,十天才能吃到一次黄鸡肉粥。
注释:花猪肉和黄鸡粥都是当地的美食,但因为稀缺,所以能够品尝到它们的机会并不多。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他们的饮食非常简朴,只有花猪肉和黄鸡肉粥这两种食物可供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坚韧。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译文:当地人每天的主食都是红薯和芋头,而菜肴则是熏鼠和烧蝙蝠。
注释:薯芋:红薯和芋头的统称。薰鼠:用香料熏制的小老鼠。烧蝙蝠:将蝙蝠烧制而成的食物。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红薯、芋头为主食,而菜肴则是熏鼠和小蝙蝠。这种食物虽然美味,但在现代看来并不健康。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译文:以前听说有人吃蜜唧就呕吐,现在靠近虾蟆是因为习俗。
注释:蜜唧:一种用蜂蜜腌制的食品。虾蟆:青蛙的一种,这里指的是青蛙肉。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当地人对于饮食习惯的变化和变迁。从过去到现在,饮食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人开始尝试新的食物和烹饪方式。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译文:在京城生活了十年,已经厌倦了肥肉,每天都蒸花糕来满足食欲。
注释:肥羜:肥肉。烝花糕:蒸花糕是一种传统的糕点,用面粉制成,上面装饰着各种花卉图案。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曾经在北京的繁华生活中,对于饮食的追求和享受。他厌倦了肥肉,转而追求清淡、健康的饮食习惯。
从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
译文:我从来没有因为饮食而感到不适过,如今应该安心食用粗粮。
注释:将军:这里指的是身体壮实的人。脱粟:指粗粮,如小米、玉米等。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信心和乐观态度。他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就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
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译文:人们说天下没有真正的美味,但是蚯蚓的味道也并不比麋鹿差。
注释:蝍蛆:蚯蚓。贤:与“劣”相对应,表示优秀的意思。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美食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美食的好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因人而异的。蚯蚓的味道并不一定比獐鹿差,这反映出他对美食多样性的认识。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童仆。
译文:海康的别驾大人又在做什么呢?帽子的带子松了,惊动了小仆人。
注释:海康:古代对南海的称呼,这里是泛指南方地区。别驾:古代官职名,相当于今天的地方政府官员。帽带:帽子上的带子。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繁忙的场景,别驾大人正在忙于工作,帽子的带子也松了下来,被小仆人发现了。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工作的忙碌和辛苦的关注。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译文:我们互相看着,都将成为两个身材消瘦的仙人,回到故乡一定能骑上黄鹤飞走。
注释:臞仙:形容人消瘦得很厉害的样子。黄鹄: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境界或美好的境界。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望。他希望两人都能保持健康的身材,成为身材消瘦而精神饱满的仙人,回到故乡时能骑着黄鹤自由飞翔。这种向往美好境界的心态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