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
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
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
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注释】

东方:指陶潜。士:指陶渊明的人格。瓶居本近危:陶渊明的诗中常以“瓶”比喻人,“瓶居”即比喻人居住在险峻的环境中。甑(zènɡ)坠知不完: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里的“甑”就是用来蒸饭的炊具,这里比喻生活清贫。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陶渊明在《咏荆轲》中有“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矜夸五饵诱,将骄卒以贪”,这里的“亡荆”就是失去荆轲的宝剑“湛卢”。

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庄子·养生主》有“缘木求鱼,虽欲渔之,又岂可得乎?”,这里比喻陶渊明回到现实生活后,能认识出自己的本来面目。“返自照”即返回来反观自己。“识我本来颜”即认识出自己的本来面目。

归路在脚底,殽(xiáo)潼失重关:陶渊明有《游斜川》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用“殽潼失重关”来比喻隐居的生活虽然清苦,但精神却得到升华和净化。“归路在脚底”是说诗人的隐居生活就像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就在脚下。

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陶渊明有《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的“云山”就是比喻隐逸的生活。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陶渊明的《饮酒》中有“心远地自偏”一句,这里的“无弦琴”就是指没有弦的琴,比喻隐居的生活没有拘束。“寓我非指弹”就是寄托自己的意愿而不去弹奏琴弦。

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陶渊明《闲情赋》中有“翔鸟鸣北林,翱翔戏西海”两句,这里用它来比喻诗人超脱世俗的情趣。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陶渊明有《归园田居》诗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里的“岭茅瘴”是指岭南一带潮湿闷热,而“月阙寒”则是指寒冷的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一首,“和陶东方有一士”,这是诗人对陶渊明的赞美。诗人认为陶渊明是一个高尚的人,他住在危险的环境中却不畏惧,他的生活清贫但不抱怨,他的诗歌高洁而深远。诗人用“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这两个典故来形容陶渊明的生活,表示他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第二首,“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这两句是对陶渊明的怀念。陶渊明曾梦见自己失去了楚国的宝剑“湛卢”,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笑说自己得到了越国的帽子。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来形容陶渊明的精神风貌,表示他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第三首,“忽然返自照”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忽然回到了现实生活,看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诗人用“返自照”这个典故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示他对自己现实的生活的认同。

第四首,“归路在脚底”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的隐居生活就像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就在脚下。诗人用“归路在脚底”这个典故来形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他对隐居生活的珍视。

第五首,“屡从渊明游”这句话中的“屡”字表示多次,诗人多次跟随着陶渊明一起游历山水。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追随之心。

第六首,“云山出毫端”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通过陶渊明的诗歌感受到了山水的美。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陶渊明的崇拜之情和对他的感激之意。

第七首,“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借用了陶渊明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去弹奏琴弦。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陶渊明的尊重之情和对自己的鼓励之意。

第八首,“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不仅像陶渊明一样独自欣赏自然美景,还可以借助于自然的美景来飞翔。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之情。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想要摆脱岭南潮湿闷热的气候,让明月的光芒洗净心中的寒冷。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温暖的追求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