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
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诗句解析
1 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鲫鱼和紫蟹的新鲜美味。”鲜鲫”指的是新鲜的鲫鱼,”秘醽醁”意味着经过精心酿制或保存的酒。”团脐”指的是螃蟹的脐部,通常颜色较深。”紫蟹脂填腹”则形象地描绘了螃蟹肉的质感和颜色。
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注释:这里的“莼”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制作食品。”后春”可能指的是晚春时节,”莼茁活如酥”形容莼菜生长得非常嫩滑。”先社姜芽肥胜肉”则是指早春时种植的姜芽比一般的肉类还要肥美。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食物虽然简单但依然值得珍惜的观念。”鸟子”可能指的是某种鸟类产的蛋或类似的食物。”何足道”意思是不值得多说,强调其珍贵性。”点缀盘飧亦时欲”表示即使是简单的食材,也经常被用来点缀饮食,显示其重要性。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
注释:这两句提到了淮南地区的传统饮食习俗以及这些习俗是如何被保留下来的。”淮南风俗”指的是中国安徽省淮河流域一带的传统风俗。”瓶罂”指的是陶瓶或瓷罐,古代用来装液体食品。”方法相传竟留蓄”说明这些传统的烹饪方法已经传承下来并被人们所保留。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注释: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食物的珍视,以及他希望将食物以更有意义的方式来传递(即通过书信),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饮食享受(即喝麋鹿汤)。
译文
鲜鲫鱼经过一年的腌制,味道鲜美;团脐紫蟹的油脂填满了我的肚子。
后春天时莼菜长得像熟透的黄油一样嫩滑,而早春种植的姜芽又比一般的肉类要肥美。
鸟儿产的蛋虽然很多,但不值得多说,只是偶尔用来点缀盘子,也显得十分珍贵。
淮南地区的传统饮食习惯通过瓶子和罐子保存了下来,这些烹饪方法已经成为人们传承下来的习惯。
我们用鹅毛作为信使传递千里之外的食物,为什么还要苦苦追求那些麋鹿肉呢。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不同季节中食物的变化及其价值。诗中的意象丰富,从鲜鱼、紫蟹到莼菜、姜芽,都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季节的变换。同时,通过对食物的描述,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恩赐的珍惜。此外,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对传统和习俗的尊重,以及对食物传递方式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人情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