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霏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鞾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

诗句释义: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 《阳关》: 这里指的是著名的离别歌曲《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常被用来象征别离。
  • 知君: 知道您,表示对对方的了解和关心。
  • 欲向: 想要往,表示对方有离开或前往某地的意愿。
  • 秦川: 古地名,今陕西省一带,常用来指代故乡或远方。

译文:
《阳关曲》的离愁别绪让我难以言喻,我知晓您将要去往遥远的秦川。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送行好友张元康而写,表达了对张元康即将远离家乡前往他乡的不舍与祝福。开头两句通过提及《阳关曲》,不仅点明了离别的背景,也巧妙地引出了即将发生的行程,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接着,诗人描绘了友人即将踏上旅程的景象,用“白马皂貂留不住”形容友人的坚定意志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安全的担忧。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想象,希望友人在长安的生活如花似雨般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离别、期待和祝福的交织表达,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注释:

  • 《阳关》: 唐代著名乐曲,多用于送别。
  • 《阳关曲》: 因《阳关》而得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曲。
  • “知君欲向秦川去”: 知道您将要前往远方的秦川。
  • “白马皂貂”: 古代官员出行时所乘的马匹及身上的装饰品。
  • “回首处”: 回头望去的地方,暗指离别的场景。
  • “孤城不见天霏雾”: 孤独的城池在雨后显得朦胧不清。
  • “到日长安花似雨”: 指抵达京城时,长安城的花开得如同下雨一样繁多。
  • “杨柳初飞絮”: 春天杨柳发芽,飘落的柳絮像飞絮一般。
  • “渐见靴刀迎夹路”: 逐渐看到了官府官吏持靴刀巡逻的道路。
  • “谁得似”: 谁能比得上?
  • “风流膝上王文度”: 借用三国时期王粲的故事,形容某人风度翩翩。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尤以豪放派著称。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苏轼仕途不顺之际,通过送别友人张元康这一事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切与期望,同时也抒发了自身的感慨与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