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澄潭,可饮可濯。
江山千里,供我遐瞩。
木固无胫,瓦岂有足。
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诗句进行分析。

(1)

“下有澄潭,可饮可濯”的意思是:下面有一清澈见底的水潭,可供人们饮用洗涤。这句诗描绘了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澄潭”是清澈见底的意思;“可饮可濯”是说水潭可以供人饮用也可以供人洗涤。

(2)

“江山千里,供我遐瞩”的意思是:那千里江山,为我提供了远观的景观。“千里江山”指广阔的江山;“遐瞩”是指远望。

(3)

“木固无胫,瓦岂有足”的意思是:树木没有腿,瓦片没有脚。这句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陶匠自至,啸歌相乐的场景。“木”指的是树木,“胫”指的是树根,“无胫”即没有腿;“瓦”指的是瓦片,“岂有足”即没有脚。

(4)

“陶匠自至,啸歌相乐”的意思是:陶匠自己到来,啸歌相伴而乐。这里的“陶匠”指的是制陶的人,“自至”就是来到的意思,“啸歌”指的是唱歌,“相乐”是指相互欢乐。

【答案】

和陶时运四首,并引

下有澄潭,可饮可濯。

江山千里,供我遐瞩。

木固无胫,瓦岂有足。

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译文:

山下有清水,可以饮用也可以洗澡。

万里江山展眼前,让我尽情观赏。

树没有腿,瓦也没有脚。

陶匠们来了,他们一边唱着歌,一起欢乐。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前两句描写山水之美。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一池清水,水面很平静,清澈得连鱼儿都能看到,可以饮用也可以洗澡。接着,诗人又登上高山,放眼望去,那连绵不绝的山峦起伏延绵,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后两句是议论抒情。这两句中“木无胫,瓦有足”“陶匠自至,啸歌相乐”,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活动巧妙结合了起来。诗人赞美自然景物,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