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馀衣袂受风轻,来与阑干共晚晴。
山倚南云屏迤逦,江迎西月锦鲜明。
道心千古飞鸢接,秋意一楼宾雁横。
老柏上头天尺五,莫歌金石出商声。
注释:
秀文楼,即秀文阁,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在临安(今杭州)建造的一座楼阁。此诗为宋人所作,写于建炎三年(1129年)。
讲:讲论、议论。余:我。衣袂:衣袖。受风轻:微风拂面。阑干:栏杆。共晚晴:共赏晚晴天色。
山倚南云屏迤逦:山峦依傍着南面的云彩,蜿蜒曲折,像屏风一样。屏迤逦:屏,指山峰;迤逦,指连绵不断。
江迎西月锦鲜明:江水迎接着西边的月亮,波光粼粼,如同锦绣一般。
道心:佛家修行之心。飞鸢:飞翔的野鸡。接:相连接。秋意:秋天的气息。一楼宾雁横:一如秋天的雁阵排列整齐。宾雁横:排列成行。
老柏上头天尺五:老柏树上生长着一株高约三丈的古柏树,其根盘错于地中。天尺五:天空中大约有三丈五尺的高度。
莫歌金石出商声:不要唱《商颂》的歌谣,因为歌声会惊动鸟兽。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秀文楼观赏晚晴时的感受和联想。首联写秀文楼的景色,诗人站在楼上,看到风吹过来,衣袖都感觉到凉意。颔联写秀文楼周围的景色,山峦依傍着南面的云彩,绵延不绝。江水迎接着西边的月亮,波光粼粼。颈联写秀文楼的意境,佛家的修行之心和秋天的气氛相互交融,如同秋天的雁阵排列整齐。尾联写秀文楼的老柏树,其根部盘曲交错于地中,高达三丈五尺,让人不禁感叹其古老和沧桑。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不要唱《商颂》的歌谣,以免惊吓到鸟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