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摇江波,碧草日夜芳。
蔼蔼春物归,游子思故乡。
黄生士林华,志业收精刚。
步虎南山隈,气立人兽旁。
不步受羁辔,但欲插翅翔。
顾亦念所亲,归心剧风樯。
想当舍楫初,喜气充门墙。
晨昏奉颜色,以时荐豆觞。
虽享万钟禄,此乐不可偿。
予家白日下,偶来恋沧浪。
因君江上别,撩我归兴长。

【注释】

①黄莘:即黄仲则,字莘伯,号南湖,浙江慈溪人。清代著名诗人,有《南湖诗集》。

②“春风摇江波”二句:春风吹拂着江水波动的波纹,草木在春天里一天天茂盛。

③蔼蔼春物归:指花草树木等春景。

④游子思故乡:指黄莘思念自己的家乡。

⑤华:华丽,这里指才德出众的人。

⑥收精刚:收敛自己的意志和气节。

⑦南山隈:指终南山边。

⑧不步受羁辔(jué):不受拘束,自由行动。

⑨插翅翔:比喻摆脱束缚,任意翱翔。

⑩顾亦念所亲:也想到父母双亲。

⑪舍楫初:放下船桨,准备靠岸。

⑫喜气充门墙:喜气盈满家门庭院。

⑬沧浪:这里指江河湖海。

⑭予家白日下:我的家园在阳光照耀之下。

⑮偶来恋沧浪:偶尔来到江河湖海边上。

⑯撩我:使我心中激动。

⑰沧浪:这里指江面。

⑱因君:因黄莘。

⑲江上别:在江边告别。

⑳撩兴长:激起我对归乡的念头。

【赏析】

这首诗写于清道光年间,当时黄莘与友人在江南某地相聚时所作。黄生才高志远,却怀才不遇,因此他常常怀念着自己故乡的美好风光。这首诗就是他在江边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联:“东风摇江波,碧草日夜芳。”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东风轻轻吹动着江水波纹荡漾,绿草如茵,香气四溢。这里的东风象征着温暖和希望,给人以美好的联想。而碧草、芳菲则是春天的象征,它们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

颔联:“蔼蔼春物归,游子思故乡。”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游子的思乡之情。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游子们也在这个时候更加思念自己的故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把春天的美丽与游子的思乡之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游子的思乡之情。

颈联:“黄生士林华,志业收精刚。”“黄生”指的是黄莘,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出身于士林之家(古代对有学问人家的称呼),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这里的“士林华”既指他的学识渊博,又指他的品格高尚。而他“志业收精刚”,则表明了他的志向和抱负都十分坚定和坚强。这句诗赞美了黄莘的才学和品格,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尾联:“步虎南山隈,气立人兽旁。”这两句诗描绘了黄莘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南山是一道险峻的山峦,而黄莘却勇敢地跨过它。这不仅展示了他的勇敢精神,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难的无畏面对。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将来的成就将如同站在人兽之间一样高大雄伟。

尾联:“不步受羁辔,但欲插翅翔。”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黄莘追求自由、渴望飞翔的情感。他不受到任何束缚,只希望自己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黄莘对自由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自己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尾联:“顾亦念所亲,归心剧风樯。”虽然黄莘渴望自由飞翔,但他仍然时刻想念着自己的亲人,归心似箭。这句诗既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尾联:“想当舍楫初,喜气充门墙。”在告别之际,黄莘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当他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他想象着自己终于可以摆脱束缚,自由地飞翔。这句诗既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最后两句:“晨昏奉颜色,以时荐豆觞。”这两句诗描绘了黄莘对家人的细心照顾和关爱之情。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他都不忘给家人端上一杯茶,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这种细致入微的关爱让家人倍感温暖和幸福。同时,这也展现了黄莘对家庭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整首诗以黄莘的游子情怀为主线,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这首诗也传递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