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孟尝君能够吸引人才,是因为他礼贤下士。他重用冯谖,使他在鸡鸣狗盗之间找到了出路。
译文:孟尝君能够吸引人才,是因为他礼贤下士。他重用冯谖,使他在鸡鸣狗盗之间找到了出路。
注释:孟尝君(?~前254),名文,字钟余(或作子余、文子),战国时齐国人。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食邑于薛(今山东滕县西南)。秦昭王欲攻齐,齐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以和谈为名,探听秦军虚实。齐王命孟尝君先入秦都咸阳,秦王见孟尝君相貌丑陋,又见他所带随从人员都很卑微,便认为他无能,有意加害。幸赖其门客冯谖献计,使孟尝君得以脱险。事后冯谖建议孟尝君广招贤才,以备不时之需。孟尝君采纳了冯谖的建议。于是,齐王任孟尝君为相国,并把他推荐给诸侯各国。后来,孟尝君被齐王罢相。他仍留在齐国,辅助新立的齐襄王,继续推行“尊王攘夷”的政策。公元前254年,秦军攻破赵国长平城,杀赵将赵括。齐与赵为邻邦,齐襄王担心秦国进攻齐国,派孟尝君率兵救赵,但被秦军击败。齐襄王又派孟尝君出使秦国求和。孟尝君历尽艰辛,终于与秦订立“黄棘之盟”。回国后,齐襄王想封孟尝君为丞相,被他辞谢了。后来,他因得罪燕国而被捕入狱,经公孙衍等人营救才免于一死,又被贬为“传舍吏”,最后又被免去一切官职,遣送回乡。但他并未气馁,仍然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他先后游说韩、魏两国归附齐国,并得到他们的响应。公元前260年,秦军进攻魏国,魏求救于齐。齐王派孟尝君率大军援魏。次年,秦军围攻魏都大梁。齐军多次出击未果,魏王只好向秦国求降。孟尝君与白起等力排众议,坚持不降。经过一场激战,齐军打败秦军,迫使魏军投降。事后,齐襄王为了表彰孟尝君的胜利功绩,特地召见他,并任命他为相。这时,孟尝君已78岁高龄。不久后病逝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