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今制禄,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从之列,食口稍众,未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充其养者也。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阙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虽厮养之给,亦窘于此矣,而其养生、丧死、婚姻、葬送之事,皆当出于此。夫出中人之上者,虽穷而失为君子;出中人以下者,虽泰而不失为小人。唯中人不然,穷则为小人,泰则为君子。计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无十一,穷而为小人,泰而为君子者,则天下皆是也。先王以为众不可以力胜也,故制行不以己,而以中人为制,所以因其欲而利道之,以为中人之所能守,则其志可以行乎天下,而推之后世。以今之制禄,而欲士之无毁廉耻,盖中人之所不能也。故今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赀产,以负贪污之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夫士已尝毁廉耻以负累于世矣,则其偷堕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小息,则职业安得而不弛,治道何从而兴乎?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此所谓不能饶之以财也。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方今制禄,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从之列,食口稍众,未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充其养者也。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阙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虽厮养之给,亦窘于此矣,而其养生、丧死、婚姻、葬送之事,皆当出于此。夫出中人之上者,虽穷而失为君子;出中人以下者,虽泰而不失为小人。唯中人不然,穷则为小人,泰则为君子。计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无十一,穷而为小人,泰而为君子者,则天下皆是也。先王以为众不可以力胜也,故制行不以己,而以中人为制,所以因其欲而利道之,以为中人之所能守,则其志可以行乎天下,而推之后世。以今之制禄,而欲士之无毁廉耻,盖中人之所不能也。故今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赀产,以负贪污之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夫士已尝毁廉耻以负累于世矣,则其偷堕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小息,则职业安得而不弛,治道何从而兴乎?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此所谓不能饶之以财也。
译文:
当今的俸禄制度,大多数都偏低。除非是朝廷的侍从官员,食口稍多一些,否则没有一个能够同时从事商业活动的。下级官吏一个月的收入,多的有七八千,少的四五千,合计六七年才能得到三年的工资,算下来一个月的收入,实际上连四五千都不到,少的甚至不到三千。即使是最低级的小官,也是靠这些收入勉强度日的。他们要供养家人和处理其他事务,这些都需要从俸禄里开支,如果没有足够的俸禄来支持,那么他们就会陷入贫困。而那些俸禄较高的人,即使贫困也会失去君子的身份;俸禄较低的人,即使富有也不会得到好名声。只有中等阶层的人,贫穷时会变成小人,富裕时却能变成君子。全国有才智的人中,能够达到中等地位以上的很少,一旦成为小人就难以摆脱,一旦成为君子就能名垂青史。因此君主规定俸禄制度,希望士人不要因为追求利益而损害廉洁节操。然而现在的官场上,很多高官为了贿赂上司和谋取私利而不惜倾家荡产;而一些低级别的官员,为了谋生只能去贩卖、乞讨、无所不为。这些人已经丧失了廉耻之心,失去了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他们的贪婪自私会逐渐侵蚀掉自己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衰退又会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热情。这样的官场环境,怎么能推动政治清明呢?更不用说那些接受贿赂、贪赃枉法的官员了。这就是所谓的不能给予足够的财富来激励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