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初冬道中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注释:
潦退:水潦退去,指水位下降。
蛟螭:古代传说中的蛟和龙,这里指水中的龙。
溪潭:山间小溪。
秋毫:比喻非常细微的事物。
欲霜:将要下霜了。
日射:太阳照射。
渐冷:逐渐变冷。
秀色:美好的景色。
竹柏:竹子和柏树,常用于象征坚韧或清高。
孤根:孤单的根部,比喻孤独或孤立的处境。
蓬蒿:蓬草和蒿草,常用于象征贫瘠或衰败之地。
青萍:一种植物,叶子扁平,浮在水面上。
马踏:形容马蹄声如踏过一般。
气自豪:精神振奋,充满自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冬时节的山水画卷。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首句“潦退蛟螭不可逃”,以潦水之退,暗示季节之转,蛟螭(水中龙)无法逃脱,表现出自然界的无情变迁。次句“溪潭清澈见秋毫”,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溪潭的清澈见底,秋毫可见,展现出大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第三、四两句“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描绘了霜降的景象,太阳照射西山,渐冷的天空腾升至北极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感慨。
诗人转向对竹林和柏树的赞美,“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通过对比竹林和柏树,突出了它们的独特之美;同时,也借孤根先动的蓬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与坚持的敬佩。
最后两句“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诗人在面对大自然的变化时,不禁感慨万千。但同时,他也感到无比自豪,因为这种变化正是他追求的目标和动力。
整首诗通过对初冬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