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蒸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之涂,目泫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早作而占之,则长庚淡其不芒矣。浴于暘谷,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呜,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秋阳赋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译文:
越王的孙子,有一位贤良的公子,住在一个没有土壤的地方(即隐居)。他吟诵着一首无名诗。他将这首诗给东坡居士看,并问道:“我的内心像秋天的阳光一样明亮;我的气势像秋天的阳光一样清新;我对好的事情充满喜爱并希望它能成功,就像秋天的阳光能使百草茁壮成长;我厌恶邪恶的事物并且希望将其铲除,就像秋天的太阳会落下树木一样。因此我很快乐地创作了这首诗。你认为如何呢?”
注释:

  1. 越王:指越王勾践,春秋五霸之一。
  2. 贤公子:指越王的孙子,也就是越王的儿子。
  3. 宅于不土之里:住在没有人烟的地方。
  4. 鸣:这里指吟诵、咏唱。
  5. 东坡居士:苏轼的别号。
  6. 皎然:明亮。
  7. 肃然:清新。
  8. 成:完成,实现。
  9. 刑:惩处,消除。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没有人烟地方的贤良公子的生活状态和他的内心世界。他的心境如同秋天的阳光,明亮而清新;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如同阳光般坚定,对邪恶事物则要坚决铲除。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了乐趣,也得到了东坡居士的认可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比公子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他内心的光明与清澈,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