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予宵济于衡漳,军涉而夜号。
燧松明以记浅,散星宿于亭皋。
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
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
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
烂文章之纠纆,惊节解而流膏。
嗟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
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
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
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
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
味甘馀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
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
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烝羔。
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石蟹之霜螯。
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
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
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
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
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渡过衡漳河的经历,以及他对自然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下面是逐句的解读:
- 始予宵济于衡漳,军涉而夜号。(我开始在衡漳河过夜,夜里军队渡河)
- 燧松明以记浅,散星宿于亭皋。(用松明记下浅水的痕迹,星星在亭子上闪烁)
- 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郁郁的山风中飘着芳香的烟雾,好像在诉说着我没有被伤害)
- 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难道千年才生长出如此美好的质地,却被砍伐如鸿毛一般轻易)
- 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效仿那小小的光明,与一束蒿草有什么不同呢)
- 烂文章之纠纆,惊节解而流膏。(如同腐烂的文章被解开,就像油脂流出般)
- 嗟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叹息大厦已经远去,但药物还是值得一试)
- 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收集些残余的粮食,制作中山松酒)
- 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拯救你在这灰烬之中,免去你萤火虫般的劳苦)
- 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从错综复杂中取出光亮,从沸腾中提炼脂肪)
- 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与稻谷和小麦一起成熟,煮沸的声音嘈杂)
- 味甘馀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尝到美味之余还有一点点苦涩,感叹这幽雅的姿态是多么的高峻)
- 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知道甘甜与酸的味道都容易变质,嘲笑凉州的葡萄)
- 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烝羔。(像玉池中的肥美,不是内府里的羊羔)
- 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石蟹之霜螯。(以瘿藤纹的酒杯盛酒,以石蟹的爪子作菜)
- 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曾经饮酒有多少时间?我觉得上天的审判可以逃避)
- 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投掷手杖起而行,罢除儿童的搔痒)
- 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望着西山只有一步之遥,想撩起衣裳去游玩)
- 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跨越山峰的奔鹿,连接悬崖的飞猱)
- 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于是从此入海,掀起了翻腾的云涛)
赏析:此诗以“中山松醪赋”为题,借述自己夜间渡河的经历,抒发对自然、生命短暂性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首二句描绘了深夜渡河的情景,接着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短暂的反思;最后两句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对于命运的不满和抗争的决心。整体来看,诗歌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且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