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尉之教射,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小,然而旗旄镯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其不幸杀越剽攻,骇惊闾巷,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则将犯晨夜,蒙雾露,蹈厄驰危,不避矢石之患,汤火之难,出入千里,而与之有事,则士其可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与其职可谓协矣!
或谓汪君儒生,尉文吏,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于堂庑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奸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故汪君之汲汲于斯,不忽乎任小,其非所谓有志者邪!
今尉之教射,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小,然而旗旄镯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
诗句解释:现在的教官在教授弓箭射击时,并不以礼乐为重,而是注重技能和力量的培养。虽然学员数量不多,但是通过旗帜、战袍、武器等装备的使用,以及步伐、速度的掌握,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这些都体现了教官对训练的重视,不仅仅是射箭技巧的训练。
译文:现在的教官在教授弓箭射击时,并不以礼乐为重,而是注重技能和力量的培养。虽然学员数量不多,但是通过旗帜、战袍、武器等装备的使用,以及步伐、速度的掌握,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这些都体现了教官对训练的重视,不仅仅是射箭技巧的训练。
注释:今尉,现在的教官;教射,教授弓箭射击;礼乐,古代礼仪和音乐;技力,技能和力量;其众,学员们;旗旄镯鼓,旗帜、战袍、武器等装备;五兵之器,五种武器;便习之利,便于使用的武器;行止步趋迟速之节,步伐、速度的掌握;皆宜有法,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教官对于训练的重视,不仅仅局限于射箭技术的训练,还涉及到了武器的使用和步伐的掌握。这种全面的训练方式体现了教官对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实战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或谓汪君儒生,尉文吏,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
诗句解释:有些人认为汪君是一个文士,不应该让他负责军事训练,因为用礼仪来禁止犯罪是可以的,但应该避免他喜欢争斗和胜利。
译文:有些人认为汪君是一个文士,不应该让他负责军事训练,因为用礼仪来禁止犯罪是可以的,但应该避免他喜欢争斗和胜利。
注释:儒生,文士;尉文吏,负责军事训练的人;以礼义禁盗宜可止,用礼仪来禁止犯罪是可以的;顾乃习斗而喜胜,却喜欢争斗和胜利;其是与?其,指他;是,表示肯定;其是与?表示疑问;其,代词,指汪君。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一些人对汪君作为文士和负责军事训练之间冲突的看法。他们认为汪君应该专注于文职工作,不应该涉足军事领域。然而,汪君似乎并不在乎这些看法,他仍然热衷于争斗和胜利。这首诗引发了对汪君性格和选择的思考。
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于堂庑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奸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
诗句解释:治理国家固然不可以不重视文武双全的人才,但是如果能在朝廷上施以恩泽,让士人和百姓受到教化,让奸邪之徒得到抑制,这当然是重要的方面。但是天下大事能够做大的,自然可以通过小事做起,没有小事不被治理好就能做到大事的。
译文:治理国家固然不可以不重视文武双全的人才,但是如果能在朝廷上施以恩泽,让士人和百姓受到教化,让奸邪之徒得到抑制,这当然是重要的方面。但是天下大事能够做大的,自然可以通过小事做起,没有小事不被治理好就能做到大事的。
注释:治,治理;固,一定;不可以不兼文武,不重视文武双全的人才;施泽于堂庑之上,施以恩泽;服冕搢笏,佩戴官帽、插笏板;使士民化、奸宄息者,让士人和百姓受到教化,让奸邪之徒得到抑制;在彼,指在朝廷上;不在彼,指不在朝廷上;然,连词,那么;天下事,天下大事;能大者,可以做大的;固,一定;可以兼小,可以通过小事做起;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没有一个小事不被治理好就能做到大事的。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治理国家需要兼顾文武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方面要重视文武双全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在朝廷上施以恩泽,让士人和百姓受到教化,让奸邪之徒得到抑制。同时指出没有小事不被治理好的就能做到大事。这表明治理国家不能忽视任何方面,需要全方位地考虑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