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越州赵公救灾记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注释】:
- 大疫:严重的瘟疫。
- 病坊:设置的临时医疗点,用于集中治疗病患。
- 募僧二人:招募两位僧人来照顾病患。
- 廪:古代一种救济制度,指官府供给贫苦百姓食物和钱财。
- 死者:死去的人。
- 法:法令、法规。
- 廪穷三月:按照官府的规定,救济粮食供应三个月。
- 事有非便文者:有些事务不是简单写在纸上就能处理的。
- 上请:请求上级给予批准。
- 上恩:朝廷的恩德。
- 先事而为计:事先做好准备计划。
- 委曲纤悉:详尽周到。
- 施:施行、实行。
- 仁足以示天下:他的仁爱足以给天下树立榜样。
- 事虽一时:尽管是暂时的事情。
- 灾沴(lì):灾难和不吉利的事情。
- 治世:治理国家的时代。
- 民病而后图之:只有在民众生病之后才开始考虑对策。
- 不习而有为:不熟悉事情却贸然行事。
- 吏之有志于民者:那些有志向于为民服务的官吏。
- 半使:使一半的人受益。
【赏析】:
此诗记述了南宋抗金名将赵鼎在抗击旱灾中的英勇事迹。他不顾个人安危,全力组织救援工作,并亲自深入灾区,了解情况,指挥救灾。他不仅关注受灾民众的生活,还关心他们的情绪,为他们排忧解难。他的仁爱之心和对人民的关爱深深感动了人们。这首诗通过对赵鼎英勇救灾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风貌。同时,它也传达了对自然灾害无情、但人有情的深刻理解。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