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荀卿论
其父亲因杀人而报仇,其子必将行劫。苟卿阐明了王道,讲述了礼乐,但李斯却用他的学说来混乱天下,他高谈阔论的异端邪说足以激起人心。孔子和孟子的言论,从未有过不同之处,但天下终究没有谁能超过他们。如果天下果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们的人,那么又何必苦苦追求异端之说呢?
译文注释:
“荀卿论”即《荀卿子·非十二子》,是一篇评论儒家学派中一些代表人物和流派的文章。
其父亲……其子必且行劫:指苟况的父亲因为杀人报仇而杀死人,所以儿子一定会行劫。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指的是荀况主张君主应该明辨是非曲直,遵循礼法制度,以实现天下太平。
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指的是李斯用他的学问扰乱了天下,而他高谈阔论的异端邪说足以激起人们的兴趣。
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指的是孔子和孟子的言论,从未有过不同之处,但天下终究没有谁能超过他们。
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果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们的人,那么又何必苦苦追求异端之说呢?
赏析:
这篇文章是对儒家学者荀况和李斯等人的评价。作者认为,荀况虽然提出了“明王道,述礼乐”的理论,但他的儿子李斯却用他的学说来扰乱天下,这充分说明了他们的学说并没有被世人接受,反而引起了人们的反感。文章最后指出,如果没有人能够超越孔子和孟子,那么又何必去追求那些所谓的异端之说呢?这是一种对传统思想的质疑和反思,也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