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这首诗首先提到了荀卿,他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擅长提出独特的见解,并且勇于进行高深的讨论。然而,他的这些言论常常让普通人感到震惊,而那些品德低下的人则喜欢这样的论调。然后,诗中指出了荀子的观点,他认为乱天下的根源在于子思和孟轲。接着,诗人又对李斯进行了描述,认为他是荀子观点的极端支持者。

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描述了小人们在做坏事时,通常会有所顾忌。因此,即使是夏商时期的灭亡,桀、纣的残暴,以及先王的法律、礼乐、刑政等制度,都还没有完全消失,这可能是因为桀、纣的存在让他们不敢完全废除这些制度。最后,诗人描述了李斯的行为,他敢于奋不顾身地焚烧孔子的六经,烹煮三代诸侯,破坏周公的井田制,这也必然是有一定依靠的。同时,李斯也看到了自己的老师荀子贬低古今贤人的行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愚蠢,认为古代的圣王们都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对荀卿、子思、孟子、李斯等人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以及人们对于知识和道德的追求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