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论》
荀卿,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其深刻的思想体系和严谨的学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对于圣人的理解和期望。荀卿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圣人的责任与担当。
译文:
我曾阅读《孔子世家》,观察其言语文章,无不遵循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之言,然后深知圣人忧虑天下之深。我茫然不知所措地不知道他的边际,但并不是遥远;浩渺不可见其津涯,但并不是深不可测。他所讲述的都是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而他所实践的圣人未必能做到尽善尽美。唉!这已经很足了。假使后世有能完全理解我的观点的人,即使是圣人也无困难,如果不能理解的人,也不失为寡过而已了。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这些都是世人认为难能可贵的品质。然而这三个人,却常常不被我的老师所喜欢。颜渊默默无言,不显露他的能力,好像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而我的老师却非常赞赏他。况且学习圣人之道,难道一定要通过言辞来了解吗?关键在于看他们的思想指向。我担心后世一定有人不能实行我的观点,必定有人偷窃我的观点而为非作歹。因此我的言论平易正直,不敢轻易说出令人喜悦的言论,关键在于不能轻易改变。
注释:
-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的儒学家,与孟子齐名,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孔子世家:指司马迁所著《史记·孔子世家》一书。书中记载了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孔子弟子们的言行等。
- 循循莫不有规矩: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 不敢放言高论:不敢轻易发表过高或过于激进的言论。
- 先王:古代君王的尊称。在这里指孔子所称颂的古代先贤。
- 匹夫匹妇之所共知:普通百姓都能理解或知道的道理。
- 圣人有所不能尽:圣人虽智慧非凡,但仍有无法做到的地方。
- 呜呼:感叹词,表示惋惜或赞叹。
- 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倘若后世有人能够完全理解我的观点。
- 虽为圣人无难:即使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 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窃取他人观点并为之不正当的行为。
- 要在于不可易也:关键在于不可轻易改变。
- 李斯事荀卿: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曾经焚毁过荀子的著作。
- 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严重改变了古代圣王的治国方法。
- 寇仇:仇敌,这里指与李斯敌对的人。
- 今观荀卿之书:现在阅读荀子的著作。
- 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这样才知道李斯侍奉秦朝的原因都是出自荀子的建议或影响。
赏析:
《荀卿论》是一篇表达对荀子学说理解和评价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荀卿的论述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展现了他对圣人责任的深刻认识和对道德规范的坚守。文章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荀子学说的尊重和认同,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