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后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乎!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朋党论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后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译文:
历代的君主中,能够使每个人都持有不同的心意而不结成朋党的,没有谁比得上商纣王。能够禁止善良的人结为朋党,却没有谁比得上汉献帝。能够杀掉清廉正直的人结成朋党,却没有谁比得上唐昭宗。但是这些君主都因此国破家亡。那些互相称赞、推让而不怀疑自己的君主,没有人能超过舜帝的二十二位臣子。舜帝也不怀疑他们,都加以任用。但是后代的人们并不认为舜帝被这二十二个朋党所欺骗,反而称颂舜帝是聪明的圣明君主,因为他能够分辨出君子和小人。周武王的时代,他举国的臣民共有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朋党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没有谁超过周朝,但周朝却能因此而兴起。尽管周朝的百姓中虽然有善人很多却不感到满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君主如何对待朋党问题,强调了君主的智慧和决断能力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君主不仅要有智慧去识别好人和坏人,更要有果断的决心去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任何组织或团体都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因为个人的欲望或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