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于;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亳,涉沂海,非其志也。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常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常鸠众二千,逮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夏,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官闲心定,窃伏思念:今日之事,朝廷一于持重以为成谋,虏人利于尝试以为得计,故和战之权常出于敌,而我特从而应之。是以燕山之和未几而京城之围急,城下之盟方成而两宫之狩远。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惟是张浚符离之师粗有生气,虽胜不虑败,事非十全,然计其所丧,方诸既和之后,投闲蹂躏,由未若是之酷。而不识兵者,徒见胜不可保之为害,而不悟夫和而不可恃为膏肓之大病,亟遂齰舌以为深戒。臣窃谓恢复自有定谋,非符离小胜负之可惩,而朝廷公卿过虑、不言兵之可惜也。古人言不以小挫而沮吾大计,正以此耳。
美芹十论
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于;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亳,涉沂海,非其志也。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常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常鸠众二千,逮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夏,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官闲心定,窃伏思念:今日之事,朝廷一于持重以为成谋,虏人利于尝试以为得计,故和战之权常出于敌,而我特从而应之。是以燕山之和未几而京城之围急,城下之盟方成而两宫之狩远。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惟是张浚符离之师粗有生气,虽胜不虑败,事非十全,然计其所丧,方诸既和之后,投闲蹂躏,由未若是之酷。而不识兵者,徒见胜不可保之为害,而不悟夫和而不可恃为膏肓之大病,亟遂齰舌以为深戒。臣窃谓恢复自有定谋,非符离小胜负之可惩,而朝廷公卿过虑、不言兵之可惜也。古人言不以小挫而沮吾大计,正以此耳。
译文:
臣听说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开始策划,处理事情时就会有很多困难;事情已经发生后才开始谋划对策,应对起来就会很困难。北方的侵略者侵犯中原大地,做为臣子的我们想要为国报仇,但整个天下的人都时刻想念着国家的利益。我的家传世代都在济南居住,祖上曾经受到国家的重任和恩宠。祖父我赞因为家族成员们缺乏才能无法脱身而被迫留在了北京,历经亳地和沂海等地,这并不是他们的初衷。每当空闲的时候,就带领我们这些年轻人登上高山眺望远方,指点江山河山,希望可以有机会让北方的敌人尝到失败的滋味,来缓解皇上和国家人民不能忍受的耻辱。我经常命令我和一些官员前往燕山观察形势,谋划对策。虽然还没有成功,但是祖父我已经去世了。在辛巳年(1181年)的时候,敌人发动了南侵,中原的百姓纷纷起义聚集起来,我带领两千人跟随耿京一起行动,担任他的掌书记,一同谋划收复黄河以北的土地。我们向金军投降并缴纳了二十五万的军队作为礼物,希望能够得到宋朝的认可。可惜的是不久后发生了变故,我们的计划被彻底打乱。我背负着对祖国的忠心,心中的苦闷难以言表。现在我在官场上无事可做,心情安定下来后,我开始思考:现在的局势,朝廷过于谨慎地考虑问题以制定策略,敌人试图用小规模的胜利来试探我们的底线以获得胜利,因此战争或和平的权力经常掌握在敌人手中,而我们只是按照敌人的要求去应对。因此燕山的和议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金军攻破了京城。城下的盟约刚刚达成,皇帝和皇后就被敌人掳走。秦桧的和议反而助长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那些敌人总是喜欢通过战斗来取得胜利,一旦疲惫了就会转而寻求和平,他们的计谋狡猾且残忍,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威胁呢?只有张浚率领的符离之战稍微取得了一些进展,尽管我们取得了胜利但也没有能够避免失败的结果。然而从这次战役中我们失去了多少士兵呢?这比起和谈后的情况来说要严重得多。然而我们并不了解那些将领只会看到我们军队的失利所带来的损失却忽视了和谈的重要性,他们没有理解到和谈并不能长久保障国家的安全,反而是一种危险的病症。我们应该尽快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恢复国家的领土完整应该有自己的计划,而不是仅仅依靠小规模的胜利就可以解决的。朝廷大臣们的忧虑和恐惧都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战争中去。古人说过,不应该因为小小的挫折就放弃我们的大计,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遵循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