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既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其地介于淮海之间,风俗朴陋,四方宾客不至。受命之岁,承大旱之余孽,驱除螟蝗,逐捕盗贼,廪恤饥馑,日不遑给。几年而后少安,顾居处隐陋,无以自放,乃因其城上之废台而增葺之。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以告辙曰:“此将何以名之?”辙曰:“今夫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安于其所而已。其乐不相及也,而台则尽之。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噶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因为之赋以告曰:

东海之滨,日气所先。岿高台之陵空兮,溢晨景之洁鲜。幸氛翳之收霁兮,逮朋友之燕闲。舒堙郁以延望兮,放远目于山川。设金罍与玉斝兮,清醪洁其如泉。奏丝竹之愤怒兮,声激越而眇绵。下仰望而不闻兮,微风过而激天。曾陟降之几何兮,弃溷浊乎人间。倚轩楹以长啸兮,袂轻举而飞翻。极千里于一瞬兮,寄无尽于云烟。前陵阜之汹涌兮,后平野之湠漫。乔木蔚其蓁蓁兮,兴亡忽乎满前。怀故国于天末兮,限东西之险艰。飞鸿往而莫及兮,落日耿其夕躔。嗟人生之漂摇兮,寄流枿于海壖。苟所遇而皆得兮,遑既择而后安。彼世俗之私已兮,每自予于曲全。中变溃而失故兮,有惊悼而汍澜。诚达观之无不可兮,又何有于忧患。顾游宦之迫隘兮,常勤苦以终年。盍求乐于一醉兮,灭膏火之焚煎。虽昼日其犹未足兮,俟明月乎林端。纷既醉而相命兮,霜凝磴而跰⻊鲜。马踯躅而号鸣兮,左右翼而不能鞍。各云散于城邑兮,徂清夜之既阑。惟所往而乐易兮,此其所以为超然者邪。

诗句:“东海之滨,日气所先。” —— 描述了超然台地理位置的特点。东海之滨,日气所先,意味着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超然台,沐浴着阳光和晨光的恩泽,显得格外清新和洁净。

译文:
东海之滨,清晨的光线最先照射到这里。高高的台上空无一人,只有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了这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仿佛与世隔绝。

赏析:
“东海之滨,日气所先”这一句,不仅生动描绘了超然台的自然地理环境,更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日气”,既指太阳,也隐喻了诗人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我们继续深入探讨《超然台赋》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岿高台之陵空兮,溢晨景之洁鲜。”这句话通过对超然台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岿”字的使用,形象地描绘了超然台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巍峨耸立的感觉。”陵空”二字,更是将超然台的雄伟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溢晨景之洁鲜”则进一步强调了晨光照耀下的景象,给人以清新、纯净之感。

“幸氛翳之收霁兮,逮朋友之燕闲。”此句中“幸氛翳之收霁”意指终于迎来了晴朗的天气。”收霁”意味着雨过天晴后的晴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逮朋友之燕闲”则表达了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这里的”燕闲”是指闲暇无事,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整句话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平台上的游览体验,进一步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舒堙郁以延望兮,放远目于山川。”这里,“舒堙郁”指的是摆脱内心的压抑和郁闷,使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延望”则意味着向远处眺望,寻找心灵的寄托。而”放远目于山川”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山河大地,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再往后,诗人转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设金罍与玉斝兮,清醪洁其如泉”这句诗,通过“设金罍与玉斝”这样的豪华场景,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清醪洁其如泉”则通过比喻,将美酒比作清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赞美。这里的“醪”指的是浊酒,但诗人却用它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珍贵。

诗人又通过“奏丝竹之愤怒兮,声激越而眇绵”这一景象,表达了他对艺术和审美的追求。这里的“奏丝竹”指的是演奏音乐,而“愤怒”、“激越”等词汇则描绘了音乐激昂热烈的特点。“声激越而眇绵”则是对音乐声音的描述,既有激昂澎湃的冲击力,也有绵延不绝的回响。这种音乐体验不仅带给诗人愉悦的感受,也反映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厚情感。

接着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反思。“下仰望而不闻兮,微风过而激天”。这里的“下仰望”指的是从高处往下看,而“微风过而激天”则描述了微风轻拂过天空的情景。然而,诗人并未被这短暂的美景所吸引,反而感到“不闻”。这里的“不闻”既指听觉上的无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静和深沉。他意识到在这喧嚣的世界里,真正的美好往往被遮蔽和忽略。

诗人转向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曾陟降之几何兮,弃溷浊乎人间。”这里的“陟降”指的是升降移动,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人生道路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弃”字则表明了对世俗名利的舍弃和超越。“弃溷浊乎人间”意味着远离尘世的纷扰和污浊,寻找精神上的净土。这里的“人间”指的是现实世界,而“溷浊”则代表了纷扰和污浊。

《超然台赋》不仅是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赋文,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和美学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超然台的描绘及其背后寓意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现实社会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