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常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轼诗作与陶渊明精神追求之比较

  1. 作者简介
  • 苏辙简介:北宋文学家,苏轼兄长,对苏轼诗歌创作有深入研究
  • 苏轼生平: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书法家、画家
  1. 原文摘录
  •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
  • 置家罗浮之下
  • 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
  1. 注释及译文
  • “五斗米”典故
  • “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解释
  • “精深华妙”赏析
  1. 诗歌特点分析
  • 苏轼诗歌风格
  • 陶渊明诗歌特色
  1. 兄弟关系影响
  • 苏辙对苏轼诗歌评价
  • 苏轼诗歌创作态度
  1. 艺术成就与影响
  • 苏轼诗歌艺术成就
  • 苏辙诗歌艺术风格
  1. 结论与感悟
  • 苏轼与陶渊明精神追求对比
  • 对现代社会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