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事之文章,天下之人莫不知之;然窃自以为洵之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执事之文,纡馀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极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惟李翱之文,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俯仰揖让,有执事之态。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得当,有执事之实;而执事之才,又自有过人者。盖执事之文,非孟子、韩子之文,而欧阳子之文也。夫乐道人之善而不为谄者,以其人诚足以当之也;彼不知者,则以为誉人以求其悦己也。夫誉人以求其悦己,洵亦不为也;而其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执事之知其知我也。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执事的文章,天下之人莫不知之;然窃自以为洵之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执事之文,纡馀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极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惟李翱之文,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俯仰揖让,有执事之态。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得当,有执事之实;而执事之才,又自有过人者。盖执事之文,非孟子、韩子之文,而欧阳子之文也。
【注释】
- 执事:指欧阳修的尊称。
- 文章:泛指文学创作。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仁政”,反对暴政。
- 韩子:即韩愈,唐朝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倡导“文道合一”,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
- 长江大河:比喻文章气势宏大、源远流长。
- 虬螭:古代传说中龙的一种形象。在这里比喻文章富有变化和力量。
- 俯仰揖让:形容文章在表达时既有谦恭的态度,又有从容的气质。
- 遣言措意:指文章中用词恰当,意义深远。
- 沧然:形容颜色或声音深沉的样子。
- 郁:茂盛的样子。
- 纡馀委备:形容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 骈俪(pián lì):古代一种对偶的修辞方式。
- 李翱(áo):唐代诗人,与韩愈齐名,是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 陆贽(zhì):唐朝大臣,以直言进谏著称。
- 油然:形容光明、光亮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封书信,作者通过向欧阳修请教写作技巧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欧阳修文章的赞赏和钦佩之情。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欧阳修的文章特点及其与其他作家的区别;第二部分通过对欧阳修文章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欧阳修文章的认识;第三部分则通过比较其他作家的作品,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欧阳修文章的喜爱和推崇。整篇文章结构紧凑,逻辑严密,既有对欧阳修作品的深入分析,又有对自己观点的明确表达,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文章还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