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颂
这首诗是苏轼的《猪肉颂》,它以猪肉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猪肉烹饪过程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译文】:将锅洗净擦干,加入少量清水,火苗在锅底燃烧而不上升。
【注释】:铛:古代一种煮食物的器具。罨(yǎn):覆盖或遮蔽。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译文】:让猪肉自己煮熟,不要急于去催促它,等到火候足够时,它自然会变得美味。
【注释】:火侯:烹饪时掌握好火候。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译文】:黄州的猪肉价格低廉,就像泥土一样便宜。
【注释】:黄州:今湖北黄冈市。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译文】:富贵人家不愿意吃这种便宜的食物,贫穷的人又不懂得如何烹饪。
【注释】:解:知道。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译文】:早晨起来打了两碗肉汤,吃饱了自己,不必去担心主人了。
【注释】:君:这里指主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猪肉烹饪过程中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首先,诗中的“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批判,即那些地位尊贵的人不愿意吃那些廉价的食物,而贫穷的人则因为不知道如何烹饪这些廉价的食物而无法享用。其次,诗中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即一些地方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低下,连最基本的食物都买不起。最后,诗中的“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幸福生活的态度,他认为只要能够吃饱肚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社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