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这首诗是宋朝的司马光所作,他通过描述谏院题名记的故事来警示世人。
“谏无官”表明在汉朝以前,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没有任何官职限制。
“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这是说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汉兴以来,始置官”,指的是汉朝建立后,设立了一系列官职,其中就包括谏官,用来接受百姓的意见并处理政务。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这句话强调了谏官的职责重大,他们需要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说明谏官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们的言辞可能会影响国家的政策和人民的福祉。
“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这是告诫谏官们在履行职责时要有大处着眼,不要过于纠结细节问题;要先解决国家的大事,然后再考虑个人的利益。
“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这句话表达了司马光对于那些过于追求名利的人的看法,认为他们和那些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的人之间的区别并不遥远。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这段描述了谏官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后人对于忠臣和奸臣的评价。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谏官制度的描绘,反映了司马光对于忠诚、正直和廉洁等品质的重视。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荣誉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