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辱书勤恳千万,观所自道从学就仕,而知病所在,切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法也。读书光阴,亦可取诸鞍乘间耳。凡读书法,要以经为主,经术深邃,则观史易知人之贤不肖,遇事得失,易以明矣。又读书先务精而不务博,有余力乃能纵横。以公家二父学术跨天下,公当得之多,辄复贡此,此运水以遗河伯耶?盖切观公所论极入理,人才难得,故相望于后凋雪霜之意耳。治行匆匆,奉书极不如礼,千万珍重。

【注释】

①苏大迈:苏轼的友人。

②顿首:书信用语,表示恭敬。

③自道从学就仕:说自己怎样从学习到当官。

④切窥:仔细观察。

⑤“三人行”,语出《论语·里仁》。

⑥一州一县:指地方上的官员。

⑦鞍乘间:在旅途中或车马之间。

⑧经主:指儒家经典。

⑨“以经”两句:意思是说,观察史籍易知人的贤与不肖;遭遇事理得失,也较容易明了。

⑩精而不务博:读书要求精深,不要贪多,有余力才能纵横驰骋(即旁涉广博)。

⑪二父:指苏轼父亲苏洵和其兄苏轼。

⑫河伯:指黄河水神。比喻见识浅陋的人。

⑬治行:政绩。

⑭奉书:指给苏大迈写信。

⑮礼:礼仪,礼节。

【赏析】

这是苏轼写给苏大迈的信。信中苏轼首先赞扬了苏大迈勤恳地写来求教的书信,并指出他所说的关于如何从学习到当官的见解很好,但因苏大迈在任官职,所以不容易得到老师的指导,也缺少读书的时间,但他还是认为人应该活得自在悠闲,不必拘束于一时一地。接着,苏轼又谈到读书的方法,他认为读书要以儒家经典为主,这样,在读史书时就容易知道一个人的贤与不肖、遇事得失,而能明白许多事情的真相。他还说,读书要先精通一点,然后再广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纵横驰骋。最后,苏轼对苏大迈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治理百姓方面取得好成绩。此信是苏轼劝勉朋友的话,充满了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