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答李几仲书
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注释:

  1. 天难于生才:意思是说,天地之间,很难找到天生的才能。2. 而才者须学问琢磨: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练。3. 以就晚成之器:意思是说,这样的人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4. 其不能者:意思是说,那些没有才能的人。5. 则不得归怨于天也:意思是说,这些人不能怪罪于天。6. 世实须才:意思是说,世间确实需要人才。7. 但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意思是说,虽然有才能的人不一定被重用,但是君子并不因此而放弃学习。8. 其自废惰欤:意思是说,有些人可能因为懒惰而导致自己荒废了学业。9. 则不得归怨于世也:意思是说,这些人不能怪罪于世界。
    译文:
    天地间,很难找到天生的才能。那些有才能的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练,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对于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不能怪罪于天。世间确实需要人才,但是即使有才能的人不一定被重用,君子并不因此而放弃学习。有些人可能因为懒惰而导致自己荒废了学业,不能怪罪于世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和学习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这说明了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努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诗中也提到了世人需要人才,但人才不一定会被重用,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还特别提到有些人可能因为懒惰而导致自己荒废了学业,不能怪罪于世界。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知识和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