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九十二】
阒寂安居实潇洒,拄杖撑天犹懒把。
兴云布雨济含生,试问乾坤谁渴者。
【其九十三】
觉即了,不施功,绕旋三匝叩卢公。
虽留一宿非他得,自己灵光本廓通。
【其九十四】
一切有为法不同,百炼精金胜赤铜。
自持自用应无尽,济老怜贫透日红。
【其九十五】
住相布施生天福,不用钻龟并买卜。
分毫不赚自家修,如影随形皆具足。
【其九十六】
犹如仰箭射虚空,力尽无功到底空。
如何得似三平老,聊闻看箭劈开胸。
【其九十七】
势力尽,箭还坠,依前六道无回避。
升沉不离法身中,自是顽痴无智慧。
【其九十八】
招得来生不如意,得少为多儿子戏。
广大门庭不肯游,衔铁拖犁泥里睡。
【其九十九】
争似无为实相门,朝歌暮拍整乾坤。
【其九十二】
阒寂安居实潇洒,拄杖撑天犹懒把。
兴云布雨济含生,试问乾坤谁渴者。
注释:
阒(qù)寂:安静。
安居:安心居住。
潇洒:自在,轻松自如的样子。
撑天:撑起天空。
懒把:不费力地拿着。
兴云布雨:指施雨、降雨。
济含生:给生物以生存的机会。
乾坤:天地。
渴者:渴望得到什么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修行得道的人的心境和行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诗人以“阒寂安居”、“拄杖撑天”等形象描绘了主人公的宁静生活状态,同时通过“撑天”这一动作,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坚定和力量。接着,诗人又描绘了主人公施舍雨水、拯救众生的情景,表现出他对世间苦难的同情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最后,诗人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无为而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其九十三】
觉即了,不施功,绕旋三匝叩卢公。
虽留一宿非他得,自己灵光本廓通。
注释:
觉即了:觉悟到了真理。
不施功:不需要付出努力。
绕旋三匝:旋转三次。
叩卢公:向卢公请教。
非他得:不是他能够得到的。
自己灵光:自己的智慧和光芒。
廓通:通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主人公悟道后的行为和感受,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平静和智慧。主人公在觉悟之后,不再需要付出努力去追求什么,而是直接面对真理。这种境界使得他的智慧变得异常明朗,如同宇宙般宽广无垠。他向卢公请教,表明他愿意接受指导。尽管他只是留下了短暂的一晚时间,但这一夜的经历却是他长久以来所追寻的。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自己内在的智慧和光芒所致,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这首诗体现了禅宗中的一种思想,即真正的悟道并非来自于外界的教导或帮助,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觉醒和自我领悟。
【其九十四】
一切有为法不同,百炼精金胜赤铜。
自持自用应无尽,济老怜贫透日红。
注释:
一切有为法:指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百炼精金:经过多次锻造而成的精金,比喻经过磨练才能显现真正的价值。
胜赤铜:胜过赤铜。
自持自用:自己持有并使用。
应无尽:应该没有止境。
济老怜贫:救济老人和贫困的人。
透日红:穿透日光的红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切有为法不同”这一观点的阐述,表达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观点。诗人认为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由于各种因缘和合而形成的。因此,它们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就像百炼成金一样。这些价值不仅仅是外在的,更体现在内在的本质和生命力上。诗人强调,只有自己持有并使用这些价值,才能真正体验到它们的真正意义。对于老人和贫困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这样的价值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最后一句“透日红”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价值能够穿透时间的考验,持续发光发热。整首诗既传达了佛教的智慧,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其九十五】
住相布施生天福,不用钻龟并买卜。
分毫不赚自家修,如影随形皆具足。
注释:
住相:执着于某种形式或形象。
布施:给予或奉献。
生天福:死后升入天堂享受福报。
不用钻龟并买卜:不需要借助占卜的方式来决定未来的吉凶祸福。
分毫:一点儿,一点。
赚:获取。
自家修:依靠自己的努力修得。
如影随形皆具足:就像影子跟随形体一样,一切都已经具备完整无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布施者的言行和内心的转变,表达了佛教中的无我、无欲、无求的修行理念。诗人认为,布施并不是为了获得回报或其他目的,而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欲望和执着的行为。通过布施,布施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快乐和满足,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与宇宙万物紧密相连的感觉。这种体验就像是影子随着形体一样自然存在,无需刻意去寻找或追求。诗人强调,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部的获取和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自在。通过布施和修行,人们可以逐渐摆脱外在欲望的束缚,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