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人活剥如斯苦,学者当同救脑然。

【其八十五】

几回生,几回死,汩没海中如泡子。

猛风击浪了无休,风静源平非我所。

【其八十六】

生死悠悠无定止,改头换面嗔复喜。

何如识取本来人,只这喜嗔全是你。

【其八十七】

自从顿悟了无生,动寂无非共佛行。

人问正因无可表,扬眉之外更无能。

【其八十八】

于诸荣辱何忧喜,金轮宝位瞿昙弃。

舍草负金永不穷,大地生灵扶不起。

【其八十九】

入深山,住兰若,离色离声无昼夜。

撞钟击鼓不知鸣,地转天回全不怕。

【其九十】

岑崟幽邃长松下,月朗风高寒溜泻。

潺潺古韵实希奇,卖向人前谁著价。

【其九十一】

优游静坐野僧家,懒出廛中露爪牙。

莫怪道人无可有,清风横点白云茶。

这首诗是《证道歌》中的第85篇,全诗共八十八句。

【其八十五】
几回生,几回死,汩没海中如泡子。
猛风击浪了无休,风静源平非我所。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生死轮回如同海浪般汹涌,无法预测,但只要心静如水,就能找到内心的宁静。

【其八十六】
生死悠悠无定止,改头换面嗔复喜。
何如识取本来人,只这喜嗔全是你。
【注释】:这句话探讨了生死的真谛,指出人生的本质并非外在的变化,而是内心的感受和情绪。通过认识自己的内心,就可以理解并接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其八十七】
自从顿悟了无生,动寂无非共佛行。
人问正因无可表,扬眉之外更无能。
【注释】:这句话表明了佛教的顿悟观念,即通过直接的体验和领悟,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同时,也揭示了佛教修行的目标和境界——超越世俗的困扰,追求与佛相同的境界。

【其八十八】
于诸荣辱何忧喜,金轮宝位瞿昙弃。
舍草负金永不穷,大地生灵扶不起。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对世间的荣华富贵不以为意,就像放弃金轮宝位的瞿县一样。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有限性,即使拥有无尽的财富和力量,也无法改变生命的终结。

【其八九】
入深山,住兰若,离色离声无昼夜。
撞钟击鼓不知鸣,地转天回全不怕。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一个隐居生活的场景,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在深山或寺庙中过着清修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心态,对于外界的变化和干扰毫不在意,内心平静如水。

【其九一】
岑崟幽邃长松下,月朗风高寒溜泻。
潺潺古韵实希奇,卖向人前谁著价。
【注释】:这句话描写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松树,风声潺潺,流水潺潺,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古代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将这种美好的自然和文化价值传递给世人。

【赏析】:整首诗以佛教哲学为基础,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描绘了人生的无常、生死的真实、内心的修炼、隐居的生活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些主题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深邃的人生画卷,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