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悦矣。中外之人,无贤不肖,皆言祖宗以来,治财用者不过三司使副判官,经今百年,未尝阙事。今者无故又创一司,号曰制置三司条例使。六七少年,日夜讲求于内;使者四十馀辈,分行营干于外。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贤者则求其说而不可得,未免于忧;小人则以其意度朝廷,遂以为谤,谓陛下以万乘之主而言利,谓执政以天子之宰而治财。商贾不行,物价腾踊,近自淮甸,远及川蜀,喧传万口,论说百端。或言京师正店,议置监官;夔路深山,当行酒禁;拘收僧尼常住;减刻兵吏廪禄;如此等类,不可胜言。而甚者至以为欲复肉刑。斯言一出,民且狼顾。陛下与二三大臣亦闻其语矣,然而莫之顾者,徒曰“我无其事,又无其意,何恤于人言。”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人必贪财也,而后人疑其盗;人必好色也,而后人疑其淫。何者?未置此司,则无其谤,岂去岁之人皆忠厚,今岁之人皆虚浮?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曰:“必也正名乎。”今陛下操其器而讳其事,有其名而辞其意,虽家置一喙以自解,市列千金以购人,人必不信,谤亦不止。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馀辈,求利之器也。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我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操网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网罟而人自信。故臣以为,消谗慝以召和气,复人心而安国本,则莫若罢制置三司条例司。夫陛下之所以创此司者,不过以兴利除害也。使罢之而利不兴,害不除,则勿罢;罢之而天下悦,人心安,兴利除害,无所不可,则何苦而不罢?
今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悦矣。中外之人,无贤不肖,皆言祖宗以来,治财用者不过三司使副判官,经今百年,未尝阙事。今者无故又创一司,号曰制置三司条例使。
译文:现在陛下也应该知道民众的不满了。无论是国内外的人,无论是否贤能,都曾说过祖宗以来,负责财政的官员不过是三司使副判官,经过这么多年,从未缺位。然而现在却无缘无故地创立一个新的机构,名为制置三司条例使。
注释:1. 今陛下亦(您): 指代当前皇帝陛下。2. 无不(都): 表示全面或全体的意思。3. 皆言(都这么说): 表示大家一致的说法或意见。4. 祖宗以来(自祖宗时期以来): 指从祖先开始至今。5. 未尝阙事(从未中断过): 表示从未间断。6. 无故(没有理由): 表示没有正当的理由。7. 号曰(叫做): 表示被称为。8. 无(没有): 表示否定。9. 贤者则(那么): 表条件关系。10. 不免于忧(难免忧虑或担心): 表示难以避免。11. 小人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12. 遂以为谤(就认为诽谤): 表示成为诽谤。13. 谓陛下(认为陛下): 表示认为的意思。14. 以万乘之主(作为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 表示作为皇帝。15. 商贾不行(商人不能进行贸易): 表示商业活动受限。16. 物价腾踊(物价飞涨): 表示价格飙升。17. 京路正店(京城里的主要酒店): 指京城里的主要酒店。18. 议置监官(议论设立官员): 表示议论设立官职。19. 夔路深山(夔州地区的深山): 指夔州的山区。20. 行酒禁(实行饮酒禁令): 指实行酒类专卖政策。21. 拘收僧尼常住(限制僧侣和尼姑的居住): 表示限制僧侣和尼姑的居住。22. 减刻兵吏廪禄(减少士兵和官吏的粮食供给): 表示减少士兵和官吏的供给。23. 此等类(此类之类): 指上述情况。24. 不可胜言(无法说得完): 表示无法说完。25. 甚者至以为欲复肉刑(甚至有极端的人认为要恢复肉刑): 表示极端的想法。26. 人且狼顾(人们将感到恐惧): 表示人们将会害怕。27. 操其器而讳其事(掌握权柄却隐瞒事实真相): 表示控制权力却不公开真相。28. 必也正名乎(一定要纠正名称): 表示必须澄清名称。29. 今岁之人皆虚浮(今年的人都是轻浮不实的): 表示今年的人们都比较浮躁。30.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曰:“必也正名乎。”今陛下操其器而讳其事,有其名而辞其意,虽家置一喙以自解,市列千金以购人,人必不信,谤亦不止。(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须首先使他的器具锋利。”又说:“一定要纠正名称。”现在陛下掌管这个机构,是因为它能够带来利益;六七个少年与四十多个使者,是因为它能够带来利益的工具。驱赶猎犬奔向森林和山谷,告诉它们:“我并不是来打猎的”,不如让猎犬自己驯服;拿着渔网走进江湖湖海,告诉它们:“我并不是来捕鱼的”,不如让人们自己相信。因此臣下认为,消除流言蜚语以招纳吉祥之气,恢复人心安定国家的根本,那么不如取消制置三司条例司。陛下之所以创建这样一个机构,不过是为了兴利除害。如果取消它却无法兴利除害,那就不要取消;如果取消它而天下高兴、民心安定,兴利除害,无所不可,那就何必要取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