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其所遣尤不适宜。事少而员多,人轻而权重。夫人轻而权重,则人多不服,或致侮慢以兴争;事少而员多,则无以为功,必须生事以塞责。陛下虽严赐约束,不许邀功,然人臣事君之常情,不从其令而从其意。今朝廷之意,好动而恶静,好同而恶异,指趣所在,谁敢不从?臣恐陛下赤子,自此无宁岁矣。

至于所行之事,行路皆知其难。何者?汴水浊流,自生民以来不以种稻。秦人之歌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何尝言“长我粳稻”耶?今欲陂而清之,万顷之稻,必用千顷之陂。一岁一淤,三岁而满矣。陛下遽信其说,即使相视地形,万一官吏苟且顺从,真谓陛下有意兴作,上縻帑廪,下夺农时,堤防一开,水失故道,虽食议者之肉,何补于民?天下久平,民物滋息,四方遗利,盖略尽矣。今欲凿空访寻水利,所谓“即鹿无虞”,岂惟徒劳,必大烦扰。

上神宗皇帝书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宋神宗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神宗皇帝修建水利工程。他认为这样做会劳民伤财,而且效果不好。他建议皇帝应该重视农业发展,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而不是修建水利工程。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比如在农田里种植粮食作物,而不是只种植水稻。

译文:
王安石给皇帝的上书
你派遣的使者很不适宜。事情少而人数多,人轻权重,人多不服,或者甚至出现傲慢怠慢、争权夺利的情况;事情少而人数多,就无法做出成绩,必须制造事端来塞责。陛下即使严加约束,不让臣子追求功名,但臣子侍奉君上的基本情感是不能违背君命的。现在朝廷的意思喜欢动乱而不喜欢安定,喜好相同而不喜欢不同,所指的方向,谁敢不听从?臣子恐怕陛下的年幼的儿子,从此将没有安宁的日子了。
至于您所做的事情,路上的人都知道其艰难。为什么呢?汴水污浊,自生民以来就不曾用来种稻。秦国人的歌谣说:“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难道曾说过“长我粳稻”吗?现在想要清理它,万顷之田,必须用千顷之陂。一年淤积一次泥土,三年之后就会淤满。陛下如果信从这种说法,即使看地形,万一官吏敷衍顺从,真的认为陛下有意兴办,上耗费国家资财,下夺农时,堤防一旦开凿,就会使水流失去原道。即使食言者的血能吃掉,对于民众又有何补益?天下长久安定,人民和物资都得到了增长,四方的利益差不多被耗尽了。现在想要寻找水利问题,所谓“即鹿无虞”,岂止是徒劳,必定要大费周章。
赏析:
王安石的上书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忧虑。他主张务实,反对虚妄和空谈。他认为皇帝应该关注民生问题,而不是沉迷于虚无缥缈的事情。他提出的问题都是基于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的言辞犀利,直指问题的核心,表达了他对皇帝的不满和期望。

这首诗也体现了王安石的个性特征。他敢于直言,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他的语言简洁明快,表达清晰有力,能够直接触动人心。他的思想深邃,充满智慧,能够引发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皇帝行为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展示了他的个性和思想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