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自宰相大臣,既已辞免不为,则外之议论,断亦可知。宰相人臣也,且不欲以此自污,而陛下独安受其名而不辞,非臣愚之所识也。君臣宵旰几一年矣,而富国之效,茫如捕风,徒闻内帑出数百万缗,祠部度五千馀人耳。以此为术,其谁不能?

且遣使纵横,本非令典。汉武遣绣衣直指,桓帝遣八使,皆以守宰狼籍,盗贼公行,出于无术,行此下策。宋文帝元嘉之政,比于文景。当时责成郡县,未尝遣使。至孝武,以为郡县迟缓,始命台使督之。以至萧齐,此弊不革。故景陵王子良上疏极言其事,以为此等,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迫邮传;折辱守宰;公私劳扰,民不聊生。唐开元中,宇文融奏置劝农判官使裴宽等二十九人,并摄御史,分行天下,招携户口,检责漏田。时张说、杨瑒、皇甫璟、杨相如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虽得户八十馀万,皆州县希旨,以主为客,以少为多。及使百官集议都省,而公卿以下,惧融威势,不敢异辞。陛下读之,观其所行,为是为否?近者均税宽恤,冠盖相望,朝廷亦旋觉其非,而天下至今以为谤,曾未数岁,是非较然。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上神宗皇帝书 - 逐句释义

  1. 今上自宰相大臣,既已辞免不为。
  • “今上”指的是现任皇帝,“自宰相大臣”指现任的宰相及高级官员们,“辞免不为”表示他们辞去了官职,没有继续担任职位。
  1. 则外之议论,断亦可知。
  • 从这里可以推断出,当这些人辞职后,他们的去留问题将会引发外界的讨论和推测。
  1. 宰相人臣也,且不欲以此自污。
  • 这里的宰相是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之一,“人臣”指的是臣民或臣子。宰相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使自己蒙受耻辱或被误解。
  1. 而陛下独安受其名而不辞。
  • “陛下”是指当时的皇帝,这里强调皇帝独自接受了宰相辞职的名分,并未选择辞去。
  1. 非臣愚之所识也。
  • 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或讽刺,表明他并非愚蠢之人,能够洞察这些情况背后的意义。
  1. 君臣宵旰几一年矣,而富国之效,茫如捕风。
  • 这里的“君臣”指的是皇帝与宰相,“宵旰”指辛勤工作,“几一年”即几乎整整一年时间。但“富国之效”即治理国家的成效却像“捕风”一样难以捉摸。
  1. 徒闻内帑出数百万缗,祠部度五千馀人耳。
  • “内帑”一般指皇宫内的库藏,“祠部”通常指负责祭祀等官方活动的部门。这里提到内帑中有大量的钱财,而祠部却管理着超过五千人。
  1. 以此为术,其谁不能?
  • 这里暗示如果只是简单地增加国库的开支(通过大量的资金支出)来解决问题,那么其他人也能做到这一点。
  1. 且遣使纵横,本非令典。
  • 这里批评的是皇帝频繁派遣使者到处巡视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合适,也不符合古代的治国原则。
  1. 汉武遣绣衣直指,桓帝遣八使。
  • 这两句都是历史典故,分别引用了汉朝汉武帝和东汉桓帝时期的例子,表明皇帝派遣大量使者进行巡查并不妥当。
  1. 皆守宰狼籍,盗贼公行,出于无术。
  • 在这里指出,由于皇帝的频繁派使,导致地方官员无法有效管理,使得盗贼得以横行无忌。
  1. 行此下策。
  • 这是对上述做法的评价,认为这种做法是下策,即不明智的选择。
  1. 宋文帝元嘉之政,比于文景。
  • 宋朝文帝时期的政策被与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政策相比,意在说明当时政府的政策与这两位贤君时期相类似,即注重农业和稳定社会。
  1. 当时责成郡县,未尝遣使。
  • 这里强调宋朝文帝时期,并没有因为国家大事而频繁派遣使者到各个郡县去了解情况,而是让郡县自行处理。
  1. 至孝武,以为郡县迟缓,始命台使督之。
  • 这里提到了汉武帝时期的情况,当发现郡县处理政务不够迅速时,皇帝开始派遣御史大夫(台使)到郡县进行督查。
  1. 以至萧齐,此弊不革。
  • 这里总结了从宋文帝到萧齐时期都没有改革这个弊端的历史经验,即过度派遣使者进行督查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1. 故景陵王子良上疏极言其事,以为此等,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迫邮传;折辱守宰;公私劳扰,民不聊生。
  • 这段话描述了王子良上奏皇帝关于派遣使者的问题,他指出朝中官员面对诏令时情绪会有所不同,而到了地方则可以随意行事。同时指出使者的到访给当地官员带来压力和困扰。
  1. 唐开元中,宇文融奏置劝农判官使裴宽等二十九人,并摄御史,分行天下,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 这段话提到了唐朝开元年间,朝廷任命宇文融为劝农判官,负责巡视全国并招募农户、检查土地使用情况的任务。
  1. 时张说、杨瑒、皇甫璟、杨相如皆以为不便。
  • 这里列举了几个当时的官员名字,他们都反对这种派遣使者的做法。
  1. 而相继罢黜。
  • 尽管有反对声音,但最终这些做法还是被废除了。
  1. 虽得户八十馀万,皆州县希旨,以主为客,以少为多。
  • 虽然取得了一些人口数据的增加(达到八十多万),但实际上这些数据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即把原本属于其他州县的土地计入自己的辖区,从而虚报人口数量。
  1. 及使百官集议都省,而公卿以下,惧融威势,不敢异辞。
  • 当所有官员聚集在一起讨论此事时,公卿以下的官员因为宇文融的权势而不敢提出异议。
  1. 陛下读之,观其所行,为是为否?
  • 最后一句提问,皇帝阅读了这些奏章之后会如何评价这种做法的好坏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的政策实施方式,反映了作者对君主频繁派遣使者、过度干涉地方行政的担忧。诗中通过对不同朝代皇帝派遣使者的不同态度和结果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国家资源的思考。同时,通过提及具体的数字和事件,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使读者容易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观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