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何也?言凡厥庶民,以中道布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者,其说以为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当顺而比之,以效其所为,而不可逆。盖君能顺天而效之,则民亦顺君而效之也。二帝、三王之诰命,未尝不称天者,所谓“于帝其训”也,此人之所以化其上也。及至后世,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而欲人之弗叛也,不亦难乎?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何也?直而不正者有矣,以正正直,乃所谓正也;曲而不直者有矣,以直正曲,乃所谓直也。正直也者,变通以趣时,而未离刚柔之中者也。刚克也者,刚胜柔者也;柔克也者,柔胜刚者也。
“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何也?燮者,和孰上之所为者也;友者,右助上之所为者也;强者,弗柔从上之所为者也;弗友者,弗右助上之所为者也。君君臣臣,适各当分,所谓正直也。若承之者,所谓柔克也;若威之者,所谓刚克也。盖先王用此三德,于一颦一笑,未尝或失,况以大施于庆赏刑威之际哉!故能为之其未有也,治之其未乱也。
诗句:
“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何也?
译文:
“凡是百姓,用最美好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就是教育并实践,使自己接近于君主的光辉。说‘天子作民父母’,是为了成为天下君王。” 为什么这样说呢?
注释:
- “敷言”指最美好的语言,即正确的言辞和行为。
- “是训是行”指学习和实践这些教诲。
- “近天子之光”指通过学习这些教诲而获得君主的认同与尊重。
- “天子作民父母”表示君主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人民的家长,对人民有养育和保护的责任。
- “以为天下王”意味着通过君主的领导,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赏析:
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君权神授的思想。它强调了君主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更是人民的守护者和培育者。王安石通过这段话,表达了他对君主责任和角色的看法,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人民,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的支柱。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为后来的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