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曰将。臣又闻古语曰“将相无种”。故或出于奴仆,或出于军卒,或出于盗贼,惟能不次而用之,乃为名将耳。国家求将之意虽劳,选将之路太狭。今诏近臣举将而限以资品,则英豪之士在下位者不可得矣;试将材者限以弓马一夫之勇,则智略万人之敌皆遗之矣;山林奇杰之士召而至者,以其贫贱而薄之,不过与一主簿借职,使其怏怏而去,则古之屠钓饭牛之杰皆激怒而失之矣。至于无人可用,则宁用龙钟跛躄庸懦暗劣之徒,皆委之要地,授之兵柄,天下三尺童子皆为朝廷危之。前日澶渊之卒几为国家生事,此可见也。议者不知取将之无术,但云当今之无将臣。臣愿陛下革去旧弊,奋然精求。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以下位;有智略之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惟陛下能以非常之礼待人,人臣亦将以非常之效报国,又何患于无将哉?此二事也。
诗句:
1 准诏言事上书,其二曰将。臣又闻古语曰“将相无种”。
- 故或出于奴仆,或出于军卒,或出于盗贼,惟能不次而用之,乃为名将耳。
- 国家求将之意虽劳,选将之路太狭。
- 今诏近臣举将而限以资品,则英豪之士在下位者不可得矣;
- 试将材者限以弓马一夫之勇,则智略万人之敌皆遗之矣;
- 山林奇杰之士召而至者,以其贫贱而薄之,不过与一主簿借职,使其怏怏而去,则古之屠钓饭牛之杰皆激怒而失之矣。
- 至于无人可用,则宁用龙钟跛躄庸懦暗劣之徒,皆委之要地,授之兵柄,天下三尺童子皆为朝廷危之。
- 前日澶渊之卒几为国家生事,此可见也。
- 议者不知取将之无术,但云当今之无将臣。
- 臣愿陛下革去旧弊,奋然精求。
- 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以下位;有智略之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
- 惟陛下能以非常之礼待人,人臣亦将以非常之效报国,又何患于无将哉?
译文:
- 按照诏书要求进谏议事,第二项是关于将的。臣又听说古时有句话叫做“将相无种”,就是说将领和宰相没有特定的出身。因此有些将领可能出自奴仆,有些来自士兵,还有些来自强盗,只要有真本事,就能被提拔重用,成为杰出的将领。国家求取将领虽然辛苦,选将的道路却很狭窄。现在诏书让近臣推荐将才,却又限制在资历、官职的级别上,那么才能出众但出身微贱的人就得不到机会了;如果考核选拔人才时只限定在射箭骑马等一项技能上,那么那些具有高超智谋和战术才能的人就会被忽略掉了;对于那些出身于山林隐居、才华横溢的隐士,如果他们因为贫穷而受到轻视,最多只能得到一个主簿的职务,让他们心怀不满地离去的话,那么古代像屠夫、渔翁那样隐退的豪杰们也都会感到愤慨并因此而离去了。到了连合适的人选都没有的时候,那就只能用一些年纪大、身体弱、能力差、品德低下的人来担任重要职责了,这些人都被安排到要职上来,授予他们兵权。这样一来,即使是最普通的百姓也能感到朝廷对他们的不信任。就像上次澶州之战中的士兵差点引起战乱一样,这足以说明问题所在。有些人认为不知道如何选拔将领,只是说现在缺少将领。臣希望陛下能够摒弃过去的陈规陋习,大力寻求贤良的将领。对于那些有才能的豪杰之士,不要限制他们的出身;对于有智谋的人,也不要限定必须会什么本领。对于那些隐居山林、才能出众的人才,不要因为贫穷而看不起他们。只要陛下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那些为朝廷效力的人也会以出色的表现回报国家,又有什么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将领呢?这两件事情就是如此。
赏析:
这首诗通过阐述选拔将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用人唯才是举的原则。作者指出,古代有句谚语“将相无种”,意思是只要有真本事,出身贫贱与否都不重要。接着,诗人批评现在的选将制度过于狭隘,只看重个人的资历和职位等级,导致优秀的人才无法脱颖而出。他提出了改革建议,主张不应限制人才的出身和能力,而是要以宽广的视野看待人才,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机会。诗中的“非常之礼”和“非常之效”,表达了对君主应有宽容心态的期望。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体制弊端的深刻反思和呼吁改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