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故曰三弊因循于上,则万事弛慢废坏于下。万事不可尽言,臣请言大者五事。
其一曰兵。臣闻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前代用兵之人,多者常败,少者常胜。汉王寻等以百万之兵遇光武九千人而败,是多者败而少者胜也;苻坚以百万之兵遇东晋二三万人而败,是多者败而少者胜也;曹操以三十万青州兵大败于吕布,退而归许,复以二万人破袁绍十四五万,是用兵多则败、少则胜之明验也。况于夷狄,尤难以力争,只可以计取。李靖破突厥于定襄,只用三千人,其后破颉利于阴山,亦不过一万。其他以三五千人立功塞外者,不可悉数。盖兵不在多,能以计取尔。故善用兵者,以少而为多;不善用者,虽多而愈少也。为今计者,添兵则耗国,减兵则破贼。今沿边之兵不下七八十万,可谓多矣。然训练不精,又有老弱虚数,则十人不当一人,是七八十万之兵,不当七八万人之用。加又军无统制,分散支离,分多为寡,兵法所忌。此所谓不善用兵者虽多而愈少,故常战而常败也。臣愿陛下赫然奋威,敕励诸将,精加训练,去其老弱,七八十万中可得四五十万数。古人用兵以一当百,今既未能,但得以一当十,则五十万精兵可当五百万兵之用。此所谓善用兵者以少而为多,古人所以少而常胜者,以此也。今不思实效,但务添多,耗国耗民,积以年岁,贼虽不至,天下已困矣。此一事也。
诗句
准诏言事上书
臣故曰三弊因循于上,则万事弛慢废坏于下。万事不可尽言,臣请言大者五事。
注释:
准奏言事上书 - 陛下允许臣下上书言政。
臣故曰三弊因循于上,则万事弛慢废坏于下。万事不可尽言,臣请言大者五事。
注释:
臣下认为,上层的因循和懈怠会导致下级的松弛和毁坏。尽管万事无法一一详述,但是臣下愿意谈论其中最为重要的五件事。
译文:
陛下允许臣下通过奏书向朝廷提出建议和意见。臣下认为,由于上层的因循和懈怠会导致下级的松弛和毁坏,因此尽管万事无法一一详细地表述,臣下还是愿意谈论其中的五件重要事务。
赏析:
这首诗是臣子向皇帝进言,指出了国家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上层因循守旧、缺乏进取心,导致整个国家上下松弛、效率低下;二是皇帝过于注重数量的增加而忽略了质量的提升,使得军队素质不足,战斗力下降;三是皇帝过分追求军队的数量,导致国家的财政负担过重。最后,臣子提出了五件需要关注的事情:加强军事训练、选拔精锐力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这些建议都与国家的军事安全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体现了臣子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