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惟陛下以圣明之姿,超出二帝,又尽有汉、唐之天下。然而欲御边,则常患无兵;欲破贼,则常患无将;欲赡军,则常患无财用;欲威服四夷,则常患无策;欲任使贤材,则常患无人。是所求皆不得,所欲皆不如意,其故无他,由不用威权之术也。自古帝王,或为强臣所制,或为小人所惑,则威权不得出于己。今朝无强臣之患,旁无小人偏任之溺,内外臣庶尊陛下如天,爱陛下如父,倾耳延首愿听陛下之所为,然何所惮而不为乎?若一日赫然执威权以临之,则万事皆办,何患五者之无。奈何为三弊之因循,一事之不集。臣请言三弊。

夫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今出令之初,不加详审,行之未久,寻又更张。以不信之言行难从之令,故每有处置之事,州县知朝廷未是一定之命,则官吏或相谓曰“且未要行,不久必须更改”,或曰“备礼行下,略与应破指挥”。旦夕之间,果然又变。至于将吏更易,道路疲于送迎;符牒纵横,上下莫能遵守。中外臣庶,或闻而叹息,或闻而窃笑,叹息者有忧天下之心,窃笑者有轻朝廷之意。号令如此,欲威天下,其可得乎?此不慎号令之弊也。

诗句:

  • 准诏言事上书- 伏惟陛下以圣明之姿,超出二帝,又尽有汉、唐之天下。然而欲御边,则常患无兵;欲破贼,则常患无将;欲赡军,则常患无财用;欲威服四夷,则常患无策;欲任使贤材,则常患无人。是所求皆不得,所欲皆不如意,其故无他,由不用威权之术也。自古帝王,或为强臣所制,或为小人所惑,则威权不得出于己。今朝无强臣之患,旁无小人偏任之溺,内外臣庶尊陛下如天,爱陛下如父,倾耳延首愿听陛下之所为,然何所惮而不为乎?若一日赫然执威权以临之,则万事皆办,何患五者之无。奈何为三弊之因循,一事之不集。臣请言三弊。

译文:
陛下以圣人的才能超越古代的两个皇帝,又拥有汉和唐朝的所有领土。然而想要管理边境,却常常缺少士兵;想要打败敌人,却常常缺少将领;想要养活军队,却常常缺少经费;想要威慑四方蛮夷,却常常没有计谋;想要任用贤才,却常常缺少人才。这些都是您希望得到的东西,但是都得不到满足,您想要得到的东西都不能实现,这都是因为没有使用权力策略的结果。自古以来的帝王们,有时被强大的大臣所控制,有时会被小人所迷惑,这样就没有权力自主了。现在您没有这种大臣和小人的困扰。朝廷中上下一心地尊重您,爱护您,他们都愿意听从您的命令,您还有什么担心的呢?如果您能立刻掌握并使用权力,那么一切事务就都能办好了,还有什么担忧不能解决的问题呢?怎么能因为有三种弊病而拖延不办呢?我请求指出这三种弊病。

注释:

  • “伏惟陛下以圣明之姿”:敬语,表明尊敬。
  • “超出二帝”:超越古代两个伟大的皇帝。
  • “又尽有汉、唐之天下”:拥有汉代和唐朝的所有领土。
  • “欲御边”:想要抵御边境的侵扰。
  • “则常患无兵”:常常担心兵力不足。
  • “欲破贼”:想要打败敌寇。
  • “则常患无将”:常常担心没有将领。
  • “欲赡军”:想要养活士兵。
  • “则常患无财用”:常常担心没有经费。
  • “欲威服四夷”:想要威慑远方的少数民族。
  • “则常患无策”:常常担心缺乏计谋。
  • “欲任使贤材”:想要任用贤才。
  • “是所求皆不得”:这些您希望得到的都没有得到。
  • “所欲皆不如意”:您想要得到的东西都没有实现。
  • “其故无他”:原因没有别的。
  • “由不用威权之术”:原因是您没有使用权力的策略。
  • “自古帝王”:自古以来的帝王们。
  • “或为强臣所制”:有时被强大的大臣所控制。
  • “或为小人所惑”:有时被小人所迷惑。
  • “则威权不得出于己”:这样就没有了权力。
  • “今朝无强臣之患”:现在的朝廷没有了强大大臣的困扰。
  • “旁无小人偏任之溺”:旁边没有小人专权的困扰。
  • “内外臣庶尊陛下如天”:朝廷内外的臣子们都像尊敬天一样尊重陛下。
  • “仰耳延首愿听陛下之所为”:他们愿意倾听陛下的决定。
  • “然何所惮而不为乎”:有什么顾虑而不去做呢?
  • “一日赫然执威权”:如果有一天突然掌握和运用权力。
  • “则万事皆办”: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能办好。
  • “其可得乎”:这难道不是可能的吗?
  • “奈何为三弊之因循,一事之不集”:但为什么会出现三种弊端而一件事都做不成呢?
  • “臣请言三弊”:臣下请求指出这三种弊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