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注释】:
致季常尺牍:写给季常的书信。黄居寀(?-1056):画家,字伯鸾,号东阳,浙江义乌人。苏轼的好友。王君:指王诜(1008-1072),字晋卿,一字希文,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诗人。曹光州:即曹勋(1094-1159),字嘉甫,济南章丘人,宋真宗朝进士,官至中书省右丞兼枢密使,封魏国公。
翻悔:后悔。子细说与:请仔细地告诉。才取得:刚取得。纳去:交给他。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送给他团茶一块,表扬他的好意。轼白:苏轼写上这封信时用的署名是“轼”。
【赏析】:
此信是东坡先生写给好友王诜的一封信,内容主要表达了东坡对王诜的关心和友谊,以及东坡对自己的书画作品的自信。
第一句,“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说的是东坡在寻找黄居寀的作品《龙》的时候,结果没有找到。这里用一个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东坡寻找画作的过程。
第二句,“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意思是东坡突然意识到,之前被曹光州借去摹拓的那幅画作,其实就是他要找的《龙》。这里用了“方悟”一词,表现了东坡对事情真相的恍然大悟。
第三句,“更须一两月方取得”,进一步强调了这幅画的珍贵和难得,需要两到三个月才能得到。这句也体现了东坡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四句,“恐王君疑是翻悔”,意思是担心王诜会因为之前的误会而怀疑自己的诚意。这里的“翻悔”是指误会或错误,而“疑是翻悔”则表明东坡对此表示担忧。
第五句,“且告子细说与”,意思是要告诉王诜详细情况。这里使用了“告”字,表现出了东坡对朋友的信任和依赖。
第六句,“才取得,即纳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旦收到画作,就会立刻把它还给王诜。这里采用了成语“纳去”,意为交出或赠送给别人,表达了东坡对朋友的尊重和礼貌。
第七句,“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意思是送他一盒团茶作为礼物,以表彰他对东坡的尊敬和友情。这里用了“旌其好事”一词,意思是表扬他的优点或善举。
东坡先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向王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