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之,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注释】
芾:苏轼,字子瞻。顿首:古代的一种头碰地的跪拜礼。辱教:承蒙指教。天下第一者:指天下第一名的书法大家。恐失了眼目:担心看走了眼。但怵以相之:却因害怕与对方见面而感到恐惧。相:相见,会面。区区:谦词,形容自己微不足道。思仰不尽言:想说的话没有说完。同官行:同行的官员。奉数字:敬上几个小礼品。伯充台座:伯充是当时人对王献之的尊称,台坐即台座,指王献之的座位。
【赏析】
这是一篇写给友人王献之的信函。信中,苏轼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天下第一”的书法名望的钦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因害怕见王献之而感到畏惧的心情。
开头两句写收到友人来信后的情景,苏轼在接到信函后,首先表示对友人书信内容的感激和赞赏,接着又谦虚地表示不敢自诩为天下之第一。
中间四句是对友人的称赞。苏轼认为王献之的书法造诣极高,是当世无人能与之相比的书法大家,并因此对王献之产生了敬畏之情。
最后四句则是表达对王献之见面的担忧。由于苏轼深知见面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内心感到恐惧不安,甚至有些害怕。
语言风趣幽默,既表现出了苏轼的豁达大度,也流露出了他对王献之书法艺术的深深敬佩之情。